• 探源析流话春温

    庄严,李佳

    <正> 春温是温病学中重要的疾病之一,对其机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时至今日,《温病学》教材说法亦不尽相同:或曰“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伏邪温病,或曰:“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新感温病。笔者经过反复推敲,认为还应以伏邪论述更为适宜。 首先,从春温的源流来看。春温导源于《内经·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内经·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指出春温是在冬季人体阴精先亏的情况下,感受寒邪,郁而不发,至春阳气升泄,郁热自内外发而成。这也是伏邪温病最早的理论根据。之后,历代医家对春温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以伏邪

    1996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9 ]
  • 诸法并重 “和”为总则

    徐宜兵

    <正> 现代医家每多习用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笔者认为,八法中的“和”,不能仅理解为一种具体治法,而应是中医治法的总则。本文就此略陈管见,敬请斧正。 一、“和”为总则的理论基础 《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

    1996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14 ]
  • 中风病康复病机理论的探讨及对策

    任继学,盖国忠,任玺洁,任玺波

    <正> 中风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最大的临床特点之一是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中风病后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中风病康复是与中风病预防、临床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研究领域。为此,本文仅就中风康复病机理论及临床对策等问题,探讨如下: 一、中风康复病机理论 中风病病之本在脑,标在脏腑经络,气血逆乱为患。然而,虽经短暂的急救治疗,病情多由重转轻,由危转生,但残余之邪未净,脑气未复,脏气未平,经络未和,气血虽顺未畅,滞而不达,上下气化、神机不能流贯。因此,康复病机的核心尚在脑髓受伤,神机、元神功能虽复而不能全统,神经肌核未愈,痰瘀毒邪未净,通过经络、气血津液

    1996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91 ]
  •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绞痛32例

    米金铎,张野

    <正>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7年,平均8年。心绞痛每日最少发作1次,最多发作7次,每次发作多在1~15分钟左右。根据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 治疗方法 本组观察的病例,均参照1985年

    1996年03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7 ]
  • 李玉奇博士医案4则

    徐子亮,刘华珍

    <正> 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博士李玉奇教授,行医60载,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疗效卓著。长于内科,精于诊治疑难杂症,特别是以痈论治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获突破性进展;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四诊与胃镜结合。笔者有幸侍诊于李老,得亲切教诲,收获匪浅,特录验案4则,以奉同道。 1.胃癌广泛转移案 李某,女,30岁,农民。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四五年,曾多次在本市其他医院就诊,按胃炎、胃溃疡等治疗,效果不理想。2个月前胃脘疼痛突然加剧,在市一院诊为“胃溃疡合并穿孔”,给以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胃

    1996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4 ]
  • 肺宁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00例临床报告

    黄永生,隋殿军,李春华,刘静秋,姜丽红,陈颖,刘爱东

    <正> 肺宁口服液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新药。该药是由肺宁冲剂(主要成分为返魂草)改变剂型而研制的。经省内三家大型医院对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共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病人(痰热证、热喘证)200例,其中肺宁口服液观察组100例(以下简称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显效率69%;肺宁冲剂对照组10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治疗对象:观察组100例,皆为住院病人,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6岁,以51岁至60岁者最多。

    1996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8 ]
  •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三步法

    魏品康,沈容,周国琪,孔宪荣

    <正> 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泄泻范畴。自1978年始我们对90例患者经过西药和中成药治疗无效者,进行此种方法治疗,经长期观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0例患者病程最短5年,最长28年,平均8.6年,全部病例均经肠镜检查,活检证实慢性炎症,伴有小溃疡7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8.8岁,男性32例,女性58例。 二、治疗方法 第一步固涩止泻法:依据大便形态变化拟定治疗方案。

    1996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3 ]
  •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46例

    逯家君,任淑珍

    <正> 慢性胆囊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从“胁痛”辨证论治。阳气不运,气机阻痹,湿痰内壅,经脉不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近年来我们运用“宣痹通阳,散寒化浊”法,方用瓜篓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本病4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16~64岁,病程5年以内者20例,5年以上者26例,全部病例以每遇生气、受凉复发,右上腹疼痛,阵发加剧为主证,伴有胸闷气短,嗳气纳差。临床检查,胆囊区有压痛,右肩胛下有叩击痛,经胆囊造影及超声波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 治疗方法

    1996年0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9 ]
  • 17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辨证施治及随访观察

    郭桂琴,杨晓玲,邢力,叶青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就173例HBV感染者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分型,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及西药护肝对症治疗,经随访5年,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73例HBV感染者均为我院特诊干部。其中男性164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68例,最小33岁。其中慢性肝炎19例,非典型肝炎(GPT一过性升高)8例,肝炎后HBsAg携带者51例,无症状携带者95例。被观察病例每月就诊一次,进行内科系统检查,中医四诊及血清学检查(肝功能、乙肝标志物,肝脾B超声,其它有关生化检查),部分病人进行同位素、腹部CT及腹部MRI检查。

    1996年03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6 ]
  • 龟甲养阴片治疗高血压病44例

    许淑清,王虹,赵洪斌

    <正> 笔者自1986年至今运用龟甲养阴片治疗44例眩晕病(高血压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44例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40~50岁14例,51~60岁者21例,60岁以上者4例。干部38例,工人6例。 中医辨证均属眩晕证肝肾阴虚型。 疗效制定 用药后1~2个月,舒张压下降3.3kPa者为痊愈。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2.0kPa者为好转。用

    1996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5 ]
  • 痰瘀同治治疗内科杂病举隅

    丁爱华

    <正> 痰瘀同治是根据痰瘀相关理论制定的临床治则,余从医三十余载,使用此治则治疗内科杂病屡屡获效,现不揣鄙陋,将笔者治疗的经验举隅如下,以飨同道。 病案举例 例1.胃脘痛(萎缩性胃炎) 殷某,女,35岁,1992年7月15日初诊。 胃脘疼痛10余年,反复发作,久治未瘥。今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近半年病情加剧,胃脘刺痛或有窒塞感,口干咽燥,不甚欲饮,时泛呕恶,舌质紫苔薄腻,脉细弱。证属中虚气弱、痰瘀互结为患,治宜益气化痰、祛瘀止痛。处方:生黄芪15g,太子参15g,姜半夏10g,云茯苓10g,鸡内

    1996年03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8 ]
  • 理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30例

    高辉,任淑珍

    <正>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顽症痼疾,患者就诊时,多有较长的病史及用药史,且缺乏系统的治疗过程,治疗的随意性很大,致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单纯西药无法奏效。笔者试用中药治疗本病,拟定理胃汤,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16例为住院病例,14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40~60岁24例。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理胃汤治疗。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30g,山药30g,砂仁6g,陈皮10g,山楂15g,三七粉(冲服)5g,延胡索10g,丹参20g,赤芍10g,香附10g,炙甘草10g,每

    1996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6 ]
  • 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40例疗效观察

    张佳俊,周福军,程刚

    <正> 脉络宁为中药复方静脉注射剂,目前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CHD)很少报导。我们自1993年2月~1995年4月,应用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CHD4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0~72岁;病程1年以内10例,1~5年20例,6~10年8例,10年以上2例。心绞痛18例,陈旧性心梗2例,伴有心律失常15例,有高血压病史12例,伴有高脂血症14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Ⅳ级5例,Ⅲ级16例,Ⅱ级14例,Ⅰ级5

    1996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4 ]
  • 30例弦脉辨治心得

    张惠英

    <正> 脉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不可缺少的主要客观依据。历代经典著作中都记载了脉象的生理、病理、切脉的方法及用脉象来说明病因、病理及病位。弦脉在临床上为常见的脉象之一。现将30例弦脉的中西医结合的检查及辨治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例弦脉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均为门诊治疗。 临床表现出现头痛眩晕症状21例,嗳气胸胁痛8例,胸闷焦虑6例,睡眠不佳10例。 治疗前均作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测定。其中7

    1996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3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下端骨折86例

    王沛涛,何成京

    <正> 桡骨下端骨折为骨伤科临床常见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满意。我院1990年~1995年门诊治疗86例,临床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86例中,男67例,女19例;12岁以下3例(3.5%),13~18岁5例(5.8%),19~35岁10例(11.6%),36~55岁22例(25.6%),56岁以上46例(53.5%)。本组均为新鲜性闭合骨折。伤因跌倒时手臂伸展,手掌侧或背侧触地78例,占90.7%;重物压伤6例,占6.9%;暴力打击2例,占2.3%。右侧骨折62例,左侧24例。 讨论 1.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86例中以colles’骨折为最多,占88.4%,次为史密斯氏骨折,占9.3%,巴尔通氏骨折最少,占4.6%,合并尺骨茎突

    1996年03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0 ]
  • 瓜蒌公英汤治疗急性乳腺炎89例

    王萃英

    <正> 急性乳腺炎为临床常见外科急患。笔者自拟瓜蒌公英汤治疗本病89例,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27岁;其中初产妇54例,经产妇35例;发病时间最长3天,最短1天,均系未化脓患者。 治疗方法 内服中草药瓜蒌公英汤组方为:全瓜蒌20g,蒲公英30g,鹿角霜15g,金银花30g,当归尾12g,每日1剂内服。 外治方法:以鲜荔枝草、蒲公英各50g,樟脑5g,捶烂,局部外敷,1日更换1次。 治疗结果 经以上治疗红肿消退而痊愈者84例,切开排脓5例,治愈率为95%,痊愈最短时间为2天,最长4天。

    1996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6 ]
  • 止泻散外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200例

    林慧

    <正> 小儿秋季腹泻是小儿秋冬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几年来运用自拟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2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200例,皆为住院患儿,年龄最大5岁,最小20天;病证表现一般为泄泻水样或蛋花样便,日5~20次不等,一般无发热,大便常规检查无粘液,无红、白细胞,或仅有少许白细胞。 二、治疗方法 止泻散(自拟方)组成:吴茱萸30g,丁香4g,补骨脂20g,胡椒30粒,肉豆蔻20g,五味子20g。共研细末,装瓶。1岁以内每次用药末1.5g,1岁以上每次用药末2~3g,以温水调制成糊状,然后用纱布包裹平敷于患儿脐部,固定(注意温水不能太烫,以免烫伤皮肤),每日换药1次,3日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用任何抗生素及收敛止泻药,若

    1996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6 ]
  •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26例

    姜秀芹,齐柏,姜秀芳

    <正> 笔者于1993年3月~1995年3月以中药离于导入为主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26例,并设单纯推拿组作为对照组,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组病人126例,对照组病人61例,两组病人均在门诊经临床检查、腰椎正侧位片、CT检查确诊为腰椎骨质增生。 治疗组:126例病人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30~40岁11例,41~50岁25例,51~60岁45例,60岁以上45例,病程3个月以内10例,6个月~1年21例,1年以上85例。 对照组:61例病人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30~40岁5例,41~50岁19例,51~60岁22

    1996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8 ]
  • 疏散风热法治疗化脓性鼻窦炎40例

    张延鑫,陈拥军

    <正>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1992年~1994年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岁。发病时间最长10年,最短20天。均以头痛、鼻塞、流浊涕为主要症状。鼻腔检查均有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粘液脓涕。X光片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窦腔模糊、混浊,密度增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伴低热5例(12.5%),遇风加重37例(92.5%),舌质红24例(60%),薄黄苔31例(77.5%),薄白苔9例(22.5%),浮数脉25例(70%),滑脉6例(15%),浮紧脉2例(5%),沉弦脉4例(10%)。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以自拟疏风清热汤加减,主方组成:连翘15~20g,菊花12~15g,蝉蜕9~12g,薄荷9~12g,僵蚕6~9g,川芎12~15g,细

    1996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8 ]
  •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

    于启波,韩晓莉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12例,收到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年龄在26岁~39岁之间;病程7个月~6年。临床表现:痛经,呈进行性加剧,并伴见小腹及肛门坠痛,月经先后不定,经色紫暗多挟血块。舌质暗

    1996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5 ]
  • 复溜穴临床应用体会

    陆汎

    <正> 复溜穴位于太溪穴(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上两寸,当跟腱前缘,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名伏白穴、昌阳穴。历代多用其治疗腰痛、腹胀、水肿、盗汗、汗出不止及足痿诸症,笔者在临诊中应用复溜穴治疗一些病证,收到较好疗效,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治疗嗌干舌燥症 嗌干舌燥为津液耗伤之征,可因邪热内盛或阳虚水津不布而致,但最常见为肺肾阴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煎耗津液而成。故《内经》曰:“邪客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足少阴之脉“入肺中,沿喉咙,侠于舌本”,肾阴不足虚火循经上扰,或金水不能相生,肺失濡润,均可致嗌干舌燥。复溜穴属金,为肾经母穴,金能生水,可滋补肾阴,生津润肺而利舌咽。故《百症赋》言其:“复溜祛

    1996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7 ]
  •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

    张平,杨传东,梅树力

    <正>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达10年。主要症状;腰痛并向左下肢或右下肢放散痛15例;单纯左下肢痛或麻木者7例;单纯右下肢痛或麻木者4例;双下肢痛者4例。主要体征:腰部活动受限者15例,外观脊柱有侧弯者1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24例,小腿外侧痛觉异常者15例,臀部及下肢肌肉萎缩者5例。15例腰椎正侧X光片示:正位:有侧弯。侧位:腰椎前凸减少,9例病人作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5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15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属风寒

    1996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6 ]
  • 针刺新明穴治疗失明32年视神经萎缩1例

    曾庆广,唐秀霞,辛宝莉,王霞,李聘卿

    <正> 视神经萎缩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诊断容易,但治疗目前国内外无特殊疗法。我所经针刺新明穴治疗双目失明32年视神经萎缩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卢某,女,37岁。某医院理疗科医师。

    1996年03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2 ]
  • 中药治疗老年性尿潴留90例

    李永清,刘仁科,韩广禄,陈喜林,马慧贞,刘荣

    <正>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中,年龄50~59岁37例,60~69岁者45例,70岁以上者8例。发病:卒然发作者28例,偶尔发作者49例,反复发作者13例。选择的病例均为男性。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小便不通,少腹拘急,满闷腹胀,茎中淋结疼痛;或开始由小便频数,余沥未尽,逐渐发展到小便不通,出现癃闭症状;亦有尿路感染和尿毒症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基本方法:马齿苋50g,萱草根15g,冬葵子15g,海金沙20g,木通15g,滑石30g(包),赤茯苓15g,桂枝15g,虎杖20g。 临床加减:肾阳虚偏重者去虎杖,加菟丝子、

    1996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5 ]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30例

    王玉凤,金凤琴,董丽华,郭秀珍

    <正> 一般资料 男性16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为1.14:1。年龄20~30岁者4例,30~50岁者14例,50~60岁者8例,60岁以上者4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26岁。发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1年。26人过去用过中、西药物治疗,有家族史者6人。 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议1982年全国糖尿病会议采纳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1.持续点按手部太渊、大陵,内分泌点,全息穴胃、肾点。2.推按手掌咽、口、食道、胃、肾等反应区。3.持续摩按足底涌泉区、胰腺区。4.摩点足部肾区、肾上腺区及消化系反应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

    1996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5 ]
  • 番泻叶治疗长期卧床便秘34例

    杨福云,杨传东,张永宏

    <正>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便秘68例均属住院患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年龄:番泻叶组47~68岁,平均53.5岁,果导组43~70岁,平均56.6岁。两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诊断标准: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在72小时内未排便或大便呈硬结状。 治疗方法 番泻叶5~10g,冲开水150ml约5分钟左右弃渣一次服下,每日1次。果导组:果导每日0.2g口服。

    1996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6 ]
  • 老年性疾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临床研究

    钟印勤,钱宝兰,李文福,辛玉艳

    <正>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器官的功能及各种防御机能也就随之下降,易受致病因素的侵袭。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精神压力、思想负担过重,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则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笔者仅就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做一探讨。 临床资料 在1993年~1995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00例老年患者中,女性40例,男性60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83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1例;循环系统疾病38例,神经系统疾病24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各类癌症11例。 心理状态分型及护理

    1996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0 ]
  • 阳事易举阴举不衰从肝论治

    钱松树

    <正> 阳事易举是伴有性冲动和性欲的阴茎一时性勃起,而无茎痛。而阴举不衰即阴茎异常勃起,是不伴有性冲动和性欲的阴茎持续勃起,而伴有茎痛。笔者对以上二证,皆从肝论治,其疗效颇满意。 临床上大伴归纳为二大类型,即:1.肝火下行,阳事易举;2.肝经蕴热,阴举不衰。兹举验案以叙证治经验。 肝火下行,阳事易举,治以清泻肝经之火 胡某,男,28岁,1993年5月10日初诊。 结婚6年余,生一女孩,现年5岁。患者体壮而喜饮膏浆,近3年以来,阳事易举,同床必交媾,少则2~3次,尚感不足,故时或分床而卧,然思欲则阴茎必举而手淫。平时常感口苦,易怒,便干,乏力。舌红,苔黄,脉来弦数。肝火下行,宗筋被火鼓动,阳事易举。拟清泻肝经之火,宗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山栀10g,黄芩10g,柴胡12g,生地12g,木通6g,泽泻12g,车前子15g(包),生甘

    1996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5 ]
  • 强中症辨治四则

    朱士伏

    <正> 强中称阳强或阳强不倒,现代医学谓“阴茎异常勃起”,系指无情欲刺激下阴茎持续性勃起症,或虽经性交后阴茎仍不萎缩,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至数日者,兹举验案四则报告如下。 一、肝火实盛案 赵某,男,30岁,1992年4月4日诊。 素来体健,嗜好烟酒,一月来因家事情怀抑郁,阴茎无故勃起,坚硬疼痛,久久不萎,面目红赤,烦渴疲倦,口唇干燥,夜不安卧,大便干结,五日一行,头目不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辨为肝火实盛,方选柴胡清肝汤加味,药用柴胡、黄芩、栀子、连翘、甘草、生大黄、芒硝、赤芍、丹皮各10g,7剂后大便畅行,每日1次,安卧、思食,再诊去芒硝加生地黄、泽泻,18剂后,症状消失。

    1996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7 ]
  • 阳衰精竭治验

    赵文葆,赵健明

    <正> 李某,男,22岁,未婚,1977年7月初诊。 遗精阳痿已3年余。该患系因久宿凉炕,出现腹冷腰痛、夜寐遗精。渐至昼夜频遗。致使头晕、耳鸣、两目昏花、腰膝酸楚、阳痿,后虽经多方求医,屡治无验。现症:视物恍惚如置水底,周身自寒,虽得棉衣而不解,阳痿阴缩,精泄不止。 查:精神萎糜已极,似睡非睡,两目黯滞少神,形体消瘦倦缩,骨弱难行,面色青白无华,虽值盛夏,仍穿棉衣,大便稀薄,小便清频,舌淡隐青苔白,脉细弱。诊断:阳痿阴缩。 此乃起居失宜,寒伤机体,烦劳伤肾,肾气不固则遗精;命门元阳衰备,下元虚寒,则阳事不举;

    1996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3 ]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证治

    陈心智,阎德凤

    <正>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b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cord)是由缺乏维生素B_(12)引起的脊髓后索和侧索合并变性。临床表现以深感觉缺失及锥体束征为主,呈感觉性共济失调和痉挛性瘫痪。可伴有周围神经的症状。 本病应属中医“萎证”范畴,少数有精神症状者,则与“郁证”有关。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亚急性联合变性系由维生素B_(12)缺乏所引起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_(12)主要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取,但维生素B_(12)必须与胃液中的内因子结合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B_(12)的缺乏可因摄入量不

    1996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7 ]
  • 浅析大黄的配伍应用

    耿汝净,孙枫

    <正>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入下品,言其性味及功用为:“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等,临床应用其功用,必须配伍得当方能奏效。如郭绍庭曰:“总之药用当而通神,在于用之者得其权衡可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泻血分伏火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可见大黄确泻五经,能随其伍而导其用。下面就将大黄的配伍应用浅析如下: 一、大黄与同性味药配伍 1.大黄配黄芩 黄芩苦寒清热,偏于清上焦肺热,与大黄伍用使邪热由下而出,起上热下走之功,凉膈散中的黄岑大黄配伍,就是此义。胸膈烦热、口渴、发热便秘等以膈上实热为主之证,非

    1996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0 ]
  • 菝葜止痛验案

    眭勋华,眭雨

    <正> 菝葜性味甘温,入足厥阴,少阴经。能祛湿消肿,清热解毒,缓肝坚肾,尤擅止痛。据笔者临床经验,菝葜可治疗因风寒湿热而致的关节疼痛,痔疮痛,腰腿痛,疝气痛,妇女痛经,恶性肿瘤疼痛等。兹举例说明。 菝葜瘦肉治头痛 刘某,男,52岁,干部,1990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素体肥胖,有高血压病史,经常反复头痛。近1月来,头痛且目胀,逐渐加剧,呻吟不已。伴微恶寒发热,口不作渴,胸闷脘痞,食欲不振,尿清便溏,面色淡而垢,神倦嗜睡,苔白腻,脉弦缓。证属湿浊头痛,治当以祛湿降浊。药用菝葜30g,猪瘦肉50g煮服,吃肉喝汤,7剂痛止,20剂告已

    1996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84 ]
  • 鲜芦根治疗急慢性肝炎

    巫钦海,傅寿根,宋纬文

    <正>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取地下根茎为药用。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的功效。古书《别录》记载:“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新修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良”。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及多量维生素B_1、B_2、C、蛋白质、葡萄糖等。适用于热病烦渴,牙龈出血,鼻出血,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小便短赤,热淋等疾病。但治疗肝炎书中尚未记载和临床报到,笔者根据祖传经验,发现芦根有新的用途,用鲜芦根治疗肝炎108例,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996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88 ]
  • 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

    傅寿根,巫钦海,王清妹

    <正>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发汗不当,阴液受伤而致脚挛急、不得伸之名方。具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据药理和临床验证:对横纹肌、骨髂肌、腓肠肌、臂肌、面肌和平滑肌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镇静、止痛作用。该方不仅对体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挛急有效,就对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但治疗便秘,尚未有临床报到和记载。笔者根据傅德华老中医经验,用芍药甘草汤,治疗126例便秘,效果满意。 1.处方:芍药甘草汤。生白芍24~60g,甘草

    1996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3 ]
  • 注意海马、冬虫夏草掺伪

    梁庆莲

    <正> 最近有些医疗单位购进的海马,发现颈部、腹部及尾部的内部掺入有长短不一的铁线条,可使药材增重35~40%。与此同时,又发现冬虫夏草的虫体内部掺有长短不一的铅线条,使药材增重20%。 海马、冬虫夏草属贵重药材,价格连年上涨。一些产地药农在加工过程中趁机进行掺伪处理,以增加药材重量,应注意鉴别。

    1996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0 ]
  • 单味羚羊角煎剂治疗哮喘持续状态

    陈延涛,崔风喜

    <正> 哮喘持续状态无论现代医学还是祖国医学均属急症范围。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单味羚羊角煎剂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是为57岁、23岁、26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和反复发作史。此次均发作10小时以上而住院治疗,连续发作时间在24~36小时以上,而且经各种西药治疗哮喘而不缓解。 方法与结果 以羚羊角丝10~15g,煎煮10分钟左右,即可取汁服用。每次煎汁50ml,可连续煎煮5~10

    1996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1 ]
  • 精浆中延胡索酸酶活力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于庭,刘爱忠,宋杰

    <正> 精子活动率是男性授孕的一项最重要的因素,为精子尾部运动提供主要能量的是通过果糖分解和三羧酸循环合成的ATP。与ATP合成有关的酶及底物的报道已有许多,但对于精浆中延胡索酸酶(E、C、4、2、1、2)的报道却很少。笔者收集了男性不孕患者的精液,测定分析精浆中延胡索酸酶的活力及与精子质量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收集了64例年龄在25~34岁之间,禁欲4天以上的男性不孕患者的精液,按操作规程测定了每份精液的体积,精子数量及活动度,然后用1200g离心20分钟,将精子与精浆分离,分离后

    1996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7 ]
  • 人参茎叶总皂甙对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的诱变研究

    房学东,卢尧,刘建伟

    <正> 人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茎叶部与根部具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人参茎叶总皂甙(GNS)对机体各系统及多种酶活性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笔者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早期精细胞微核试验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为指标,检测GNS对小鼠体细胞、生殖细胞遗传物质有无损伤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及分组 采用本校实验动物部饲养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0g。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小鼠雄雌各半,每组4只;早期精细胞微核试验,初级精母细

    1996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4 ]
  • 浅谈生水蛭临床应用的体会

    潘静

    <正> 水蛭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柳叶蚂蟥或水蛭的干燥体,其味咸,性苦平,入肝经,临床应用与血滞、经闭、症瘕积聚、干血成劳等症。在临床的应和中畏其性猛而不生用,认水蛭必炮制后方能使用,可通过临床应用认为水蛭生用最宜。因水蛭原是得水之精气而生,炮制后则伤水之精气,其破血消症的作用而减少,经药理研究证明水蛭主要含有水蛭素、组织胺样物质、肝素、抗血栓素,在不受热或乙醇的破坏下,能阻碍血液凝固、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生水蛭含水蛭素较高破血祛瘀的效能则佳,而炙水蛭的水蛭素被破坏,其破血消症的作用则减少,因此炙水蛭的治疗效果远不

    1996年03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9 ]
  • 金银花、北豆根含漱液治疗口腔粘膜病的药效学研究

    冯廷民,李喆,赵玉春,侯茗

    <正> 口腔粘膜病是一种多发的常见口腔疾病,在注意全身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同时,对局部治疗也不可忽视。口腔环境有其与外界经常开放与接触的特点,经常清洁口腔对口腔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含濑液有治疗局部病灶作用的同时亦有冲刷、清洁口腔环境与局部病灶的作用,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某些口腔疾病的治疗药物。 材料和方法 动物:Wistar大鼠,体重200±20g,每组10只,雌雄各半。 试验药:金银花,北豆根煎煮液再经醇提取配制成含生药5.25g/100ml的含漱液。 对照药:洗泌汰含漱液(辽宁锦州制药厂) 滤纸片:直径为6mm圆型

    1996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9 ]
  • 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的中药研究

    林渝蓉,张凤霞

    <正> 一、降脂类药物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逐渐增多,血液粘稠是老年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降低血脂是防治老年病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药物有何首乌、泽泻、山楂、漏芦等。何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泽泻能利水渗湿泄热。山楂能消食化积止泻。现代实验证明:首乌能直接与胆固醇结合在兔肠内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促进脂质的排泄。泽泻可抑制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对低蛋白质和高胆固醇食物所引起的脂肪肝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使胆固醇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山楂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的血脂降低并减轻脂质在

    1996年03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6 ]
  • 历代医案钩玄

    阎琪

    <正> 中医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中医诊疗疾病的记录,即医生通过对某人某病辨证论治过程的分析与记述,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医案不仅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而且是我国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中医学非常宝贵的资料。认真研读历代医案,对于学习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均有较大裨益。 中医医案起源很早,其萌芽约可追溯到周代,后经历代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其沿革,约起始于秦汉,发展于宋元,成熟于

    1996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89 ]
  • 《太平圣惠方》中赤芍药的妙用

    胡玉玲,郭秀梅

    <正> 一、芍药分赤白说 芍药分为赤白,当始于魏晋以后,六朝之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多,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引别本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唐·日华子云:“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宋·马志《蜀本草》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宋·苏颂《本草图经》曰:“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宋·王衮《博济方》云:“治五淋赤芍药一两”、《广利方》云:“治金疮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宋·初虞世《初虞世方》云:“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部类,李时珍

    1996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3 ]
  • 肾内砂枪子弹粒B型超声显像的探讨

    张炜炜,林俊碧

    <正> 临床资料:19例病人肾被砂枪子弹击伤送来B超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该组病人无肾病史,全部男性,年龄18~35岁。击伤当天来检4例,次日来检11例,5天后来检4例(其中1例击伤后第11天来检)。 资料和方法 全组病例都有腰部持续性疼痛,5例有肉眼血尿,1例化验血尿,13例尿常规检查正常。超声仪器采用Seimens Sonoeine Ac型和SL1型,扇形频率3.5mHZ,凸型或线阵型探头检查。主要经背部途径,俯卧位,腹部垫枕,沿肾长轴纵向和横向扫查,辅从腰部冠状切面检查,观察弹粒声像特点及周围肾组织情况,定帧摄片。

    1996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0 ]
  • 浅探升麻在《内外伤辨》中的运用

    徐广顺

    <正> 《内外伤辨》为李杲的一部专著。全书40余方中就有16方运用了升麻,可见李氏临证运用升麻的灵活性。今就《内外伤辨》的配方用药,分析升麻在其中的用法如下: 一、升阳发气 升麻为风药,性升散,李氏在《内外伤辨》中多以升麻并柴胡、羌活、防风等风药,再合人参、黄芪等甘温之品,以升发脾胃阳气,从而达到升阳泻火、升阳顺气、升阳补气等功能。 (一)升阳泻火 李氏认为:“阳气下陷,则阴火上乘”,所以治疗上常主张“益元气”,从而使阳气上升,而阴火自降,达到升阳泻火的目的。升阳散火汤、补中益气汤中皆是取升麻合柴胡引甘温之清气上升,再并人参等药从而使元气健旺,阳气升腾而阴火自散。

    1996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0 ]
  • 半夏露考议

    楼超群,管英英

    <正> 半夏露,实为糖浆剂,最早出自1973年上海市药品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的“半夏露质量标准讨

    1996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0 ]
  • 《伤寒论》六经病手足辨证解析

    周尔文

    <正> 一、三阳病 病在三阳以病情亢奋、正气不虚,所谓正盛邪实为特点,其中手足之辨证虽然不做为主要证候,但它能说明阳气抗邪、气机运行的情况。 手足汗出 太阳、少阳病一般无手足汗出,太阳中风以体汗为主。阳明热证(以白虎汤证为代表)身热、汗自出(188条)当周身遍及。阳明府实一般无汗出之证,唯大承气汤证可见手足然汗出,提示阳明府实之深重(220条)。四肢以脾胃为本,当肠胃燥实热结深重,津为热迫,欲达周身而不能,只应之于手足,因此手足然汗出的鉴别意义是:体现府实重证而区别于一般府实证。另一方

    1996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7 ]
  • 血府逐瘀口服液研制概述

    刘德胜,朱雁

    <正> 血府逐瘀口服液是著名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中医传统名方血府逐瘀汤的改型新药。本产品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在生药含量和有效成分保留等方面都相当于传统汤剂,可以称之为浓缩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是中医活血化瘀剂的代表方,以其组方精当、疗效确切而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现代以来,该方受到中西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应用十分广泛,疗效也十分显著。据《方剂学》介绍,“本方治病达50余种”,陈馥馨主编的《新编中成药手册》记载,本方可治临床各种疾病达80余种。一般认为,凡属血瘀日久不愈而引起的种种病症,应用本方皆有效

    1996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