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

    刘猷枋;

    <正> 关于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应力求准确、全面。首先,把并非慢性前列腺炎但有相似症状的病人加以除外,予以相应的治疗和解释。这方面包括:1.前列腺痛;2.肛门生殖系症候群;3.腰骶肌劳损、隐性脊柱裂、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等等。此外,必须注意与前列腺增生、膀胱颈纤维化挛缩、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等病鉴别。对于癌和结核,前列腺按压是禁忌的。

    1990年01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8 ]
  •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李彪;

    <正> 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的许多疾病有关,包括“淋浊”、“白淫”、“漏精”、“腰痛”等病证。它病程迁延,并发症较多,易反复发作,故临床表现繁杂,集中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病史及发病:可能有急性前列腺炎的病史,多见于30~50岁者。就我们临床所见,患者多为青壮年,最大者72岁,最小者19岁。50岁以上者多兼有前列腺增生,20岁左右者许多有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尿道炎病史,由于曾经多种抗菌药物的治疗,使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更难奏效。

    1990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9 ]
  •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

    王少金;

    <正>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观点,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滋阴派与壮阳派,而以后者为多数。主张壮阳者多用壮阳药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或其伴随的性功能障碍症状。但本病的实质多是肾阴虚证,或阴损及阳而成肾阴阳俱虚证。若单用壮阳之品,实属误技伤人,此种病例屡见不鲜。笔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常分3种证候辨证论治。

    1990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5 ]
  • 老人失眠辨治谈

    王恒照;

    <正> 天有昼夜,人有寤寐,昼寤夜寐,本乎自然。因何老人易患失眠?与其生理日渐衰颓,脏腑功能低下,阴阳气血易于失调有关。笔者管见,此证可分为5型,即心脾两虚、阴亏火旺、阴盛阳衰、痰热扰心、食积胃脘。其诊治大法,既应重视老人之生理特点,又应遵循辨证施治审证求因之原则,而后立法遣药,可收满意疗效。心脾两虚失眠老人之性多喜静恶动,多思多虑。恶动则不利于脾土健运,日久则气血生化不足;多思多虑则暗耗阴血,气血亏虚,无以上奉,心神失养,故不得眠。因神藏于

    1990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顾丕荣治疗慢性肝炎经验摘要

    黄瑞彬;

    <正>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顾丕荣主任医师,业医50余载,精究歧黄,博采诸家,善掌新学,积验甚丰。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尤以凭验舌以投剂,依检验而用药为特色。证病同治,颇有效验。现简介如下,以飨读者。一、凭验舌以投剂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本亦连肝肾之经。《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湿热病篇》谓:“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顾老擅于察舌观苔,结合脉证,对慢肝进行辨证论治,已自成体系。

    1990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2 ]
  • 六味地黄汤的临床应用

    葛子端;张德付;

    <正> 豫东名老中医葛子端,行医60余载,善用六味地黄汤于临床,每获良效。笔者随师期间,获益匪浅。此将葛老运用六味地黄汤的临症验案归纳如下:一、流行性出血热陈某,男,35岁,1988年6月2日诊。诊见:发热(体温39℃),少尿(1昼夜尿量<400毫升),口干少饮,萎蘼嗜睡,双眼球结膜充血,双肾区有叩击痛,舌红少津,脉细数。化验室检查,白细胞42000mm~3,血小板80000/mm~3,淋巴细胞35%,中性粒细胞52%,尿蛋白(+++),管型1—3。西医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葛老以滋肾生津,兼以利湿立法。取六味地黄汤

    1990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6 ]
  • 自拟蠲痹化瘀汤治疗痹证155例临床总结

    邱若旗;李崇贤;王桂玲;

    <正> 我科自1983年3月至1988年12月,利用自拟蠲痹化瘀汤加减对155例痹证住院患者,在辨证分型基础上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一般资料155例患者中,男47人,女108人,男女之比约1∶2。脑力劳动者57人,体力劳动者98人。年龄在20岁以下者10人,20~30岁48人,31~40岁50人,41~50岁34人,51~60岁以上者13人。病程1年以内49人,1~4年46人,5~9年30人,10年以上30人。平均住院天数45天。大多数患者经过各种治疗而效果不显。

    1990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6 ]
  • 祛湿法在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的应用

    马超英;万友生;万兰清;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其病因大多认为是温热疫毒,但亦有人认为是湿热疫毒。笔者等通过对江西地区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和治疗,认为出血热的病因比较复杂,不仅有温热疫毒,也有湿热疫毒,还有寒湿疫毒。而其中湿邪为患在该病的发病和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正确认识湿邪对该病的致病特点,灵活运用祛湿诸法,对指导出血热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1990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6 ]
  • 久泻久痢的治疗经验

    边秀珍;

    <正> 所谓久泻久痢,是指急性泻泄或痢疾,或因失治误治,或因邪盛正虚,或因它病累及大肠,致使病情迁延日久,成年累月泻痢不止或又反复发作者而言。可包括现代医学的某些结肠病变,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先父老中医边延龄认为,治疗久泻久痢,固然应先考虑调治脾胃、肝肾和大小肠,但也不能忽视调理肺之治节。肺为诸气之枢,肺气通调则全身气机昌达。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而今大肠有病,当然可以调治肺脏,这与《内经》所云“病在下,取之上”的原则是相符合的。

    1990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3 ]
  • 心律失常治脾案析

    邵桂珍;

    <正> 李东垣谓:“心脉者,神之舍……经营之气不能颐养于神,乃脉病也”,指出“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以其心脾互关,母子之脏,二者相互影响,故临床不乏子病及母,脾病累心导致心律失常的病例。笔者每遵东垣遗训,常用调理脾胃之法,治愈心脉痼疾。兹录心律失常治脾案例2则,以飧同道。病窦综合征,沮脾缓律复速丁某,女,49岁,教师,1988年4月12日初诊。素疑心有重疾,尤重药食补养,虽全力调摄,却心悸脉迟渐剧。发时脉搏两息五至,心慌气短,全身困重,或止或作,几无宁日。曾赴多处医院求治,多以病窦综合征结论,或拟心神经官能症诊断。诊时,询其两年来终日睡卧少动,动则心

    1990年0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1 ]
  • 自拟降糖汤治疗糖尿病60例

    李建军;

    <正>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降糖汤治疗糖尿病60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其中18岁~35岁12例,36岁~55岁18例,55岁以上30例。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空腹血糖8.0~26mmol/L,尿糖(++~++++),均无明显合并症及尿酮。病程2个月~20年,平均10年。治疗方法一般均服用自拟降糖汤:北沙参50克生地30克知母20克麦冬30克花粉50克生牡蛎40克黄连15克茯苓2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若尿糖为++++,加用优降糖,每日1次,5毫克。

    1990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9 ]
  • 节育术后诸证的中医防治

    姚石安;

    <正> 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中医防治节育技术的副反应与并发症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育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节育手术达到避孕和终止妊娠的一种措施,其术后诸证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放环后月经不调,人流术后继发盆腔感染、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继发不孕及人流术后神经官能症等。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其病理过程往往是虚实夹杂,其病理因素主要是瘀、热、虚为患,早期主要是瘀血和温毒,后期常常转为慢性而以虚为主,兼有瘀血寒凝之象,其中瘀血是贯穿病程始终的基本病理,致使疾病缠绵难愈,因而及早的

    1990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崩漏治验

    邢军;

    <正> 于某,女,20岁。经行数日淋漓不止,面色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经血色淡质薄,苔薄白,脉细弱。证属崩漏,治拟补气引血归经:黄芪2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 升

    1990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隐性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诸方受;

    <正> 腰痛、腰腿痛是骨伤科临床上很常见的病种,原因很多,相当多的病例不易获得快捷的疗效。笔者近二年来在腰痛、腰腿痛病人的诊治中,发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以下简称“腰三横突症”)多数并发于其它腰腿痛症,而单独存在的“腰三横突症”则相对较少。在治疗上,通过对“腰三横突症”的理筋手法与药物治疗,能同时减轻原发病的症状,兹提出讨论如下。

    1990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0 ]
  • 针刺治疗产后乳少

    翟耀;巩(尸共)琴;李宝仁;

    <正> 妇人产后乳汁量少,甚至全无,不能满足乳儿需求者,名曰乳少。虽非重症,但对母婴身心健康亦有一定影响。乳少在临床上分虚实两类。乳汁为气血所化、气血不足则生化无源,故令乳少,反之若气滞脉壅,乳管闭塞不通,也可造成乳少。虚者乳房多不膨胀,兼见神疲纳呆,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脉细弱;实者虽有乳房膨胀,伹乳汁不足,或始则乳汁充裕,突由忧思恼造成乏乳,兼见胸闷不舒,两乳胀满,脉弦,舌红苔白或黄。

    1990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4 ]
  • 万灵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

    贺永香;

    <正> 手足皲裂,祖国医学称为皲裂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根治较难,易于复发。多因物理、化学因素所致,也可由手足癣病发展而来。我院自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以万灵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500余例,并经1年以上随访观察了200例,结果治愈率为98.5%,特报告如下。万灵膏组成与配制、用法轻粉20克红粉20克银朱10克冰片10克凡士林油3000克。前4味药共为细末,过筛后,投入已溶化的凡士林油内,搅拌均匀,盛入容器内备用。将皲裂部位用温水洗净,薄薄涂上万灵膏,

    1990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纳甲针灸法治愈尿血1例

    张玉栋;王述文;

    <正> 王某,男,16岁,1989年1月28日初诊。自觉神倦腰酸已9个月余,经县医院检查,尿蛋白(+),尿胆原+2,红细胞5~15/10×,白细胞时有时无,诊断为隐匿性肾炎,曾先后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而来针灸科求治。查:精神疲倦,腰酸痛,易汗,面色萎黄,瘦弱,手足凉,舌质淡嫩,苔薄净,脉软弱无力。证属脾肾两虚。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封藏,故精血失敛。遂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灸并施,以开穴为主,再对证配穴。

    1990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1 ]
  • 验案两则

    李明全;李德盛;

    <正> 一、习惯性冻伤相某,女,32岁,1981年12月5日就诊。该患自幼手足冻伤,年复1年,已历20多个春秋,每遇冬逢寒则发。初起四肢不温,爪甲苍白,继而青紫肿胀,屈伸不利、痛痒异常,入夜尤甚,劳作皆废。虽经中西药物及民间偏方治疗。不见微效,重时彻夜不眠,痛不欲生。诊见面色不荣,形寒肢冷,语声无力,四未皲裂,舌淡苔白,脉象微细。此乃阳气虚微,温煦无力,荣血不足,濡润失养所致,治当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处方: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炙甘草15克木通10克鸡血藤30克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

    1990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7 ]
  • 医易经传汇通(五)

    葛自申;

    <正> 经验方治脐腹疼痛,不省人事。木通去皮芍药五灵脂醋水各半煎。木通芍药,一通一敛,故用五灵亦助之以醋。交加散治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瘕及产后中风。生地黄地姜各五两取汁浸渣一夕,汁尽为度,各炒黄末之酒下。一方加归芍玄胡蒲黄桂心红花没药。以没药肉桂为一家。方加归芍木香乳香桃仁人参香附,兼治痞块。以三香人参桃仁为一家。瓦垄丸治瘀血作痛。香附当归牡丹皮桃仁大黄川芎红花瓦楞子醋煅一日夜饮饼丸。温酒下三四丸。古方治血块多用姜桂,丹溪多用瓦椤子,

    1990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贯穿横扎注射法治疗嵌顿性内痔

    文炎光;朱赵十;

    <正> 嵌顿性内痔多主张保守后择期手术治疗,近年来也有急症手术的报导。我院在应用结扎法、注射法治痔的基础上,根据嵌顿性内痔的病理特点总结出贯穿横扎注射法。自1985年2月起至今共治疗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4岁,以40~50岁最多24例;病程5~21年;嵌顿时间1~4天;40例均有肛门剧痛、痔块瘀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和肛管外翻。合并血栓形成24例,浅表溃疡糜烂9例,坏死1例。

    1990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4 ]
  • 厚朴三物汤治愈麻痹性肠梗阻

    陈立富;

    <正> 笔者曾于临床用厚朴三物汤原方治愈1例麻痹性肠梗阻,现报道如下。患者,王某,男,21岁,教员,1984年12月28日初诊。12月26日上午8时许,突觉胃部不适。逐渐全腹疼痛,无呕吐。以急性胃炎收住院。随即全身起疙瘩,烦躁不宁,抓痒。查体:体温37℃,脉博80次/分,血压110/70毫米汞柱,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神清,皮肤略潮红,全身遍布风团疹。心肺(-),腹平坦,腹肌略紧张,压痛(+),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既往亦经常腹痛,服药缓解)肝脾未触及。诊断:荨麻疹(胃肠型)。下午至夜间呕吐数次,腹痛加剧,排便排气停止,全身风团疹消失。次日腹透,左侧横隔升高2~3cm,胃、小肠、大肠均

    1990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9 ]
  • 肾病治验一则

    刘春彦;李子元;

    <正> 患者,胡某,男,35岁,工人,门诊病志号157~70。1981年9月18日初诊。自诉患肾病住院治疗162天,出院后一直服用激素药物。现仍感全身乏力,多汗,腰酸,足跟酸痛,头晕,口干,手足心热。查:面肿无华,舌红暗,脉弦略数,视神经乳头仍有水肿,尿蛋白(+)。余结合临床表现,视其肾阴虚症状较明显,故投以六味地黄丸(未停西药)。9月26日复诊:因自行停服地塞米松,原症状加剧,检尿蛋白(++++)。建议住院治疗。但患者愿在门诊服中药,遂按中医辨证用

    1990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 泻青丸加味治愈血证四则

    程运文;

    <正> 泻青丸载于钱乙所撰《小儿药证直诀》,由当归、龙脑(龙胆草)、川芎、山栀仁、煨大黄、羌活、防风等组成。具有泻肝清火之功效。原为治疗“肝热搐搦,脉洪实”之证。笔者临证将丸剂改为汤剂,并随证稍事加减,抬疗因肝火内盛、损伤脉络所致的各种血证,效果满意。现举验案4则,供同道参考。例一、呕血刘某,男,37岁,1982年6月13日初诊。患有“胃小弯溃疡”,因饮酒过量而致呕血,初为食物挟血,后为暗红色血,烦躁不安,胁肋发胀,胃脘灼热、疼

    1990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 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之经验

    顾介山;

    <正> 黄芪建中汤系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方载《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尤在泾注:“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黄芪尤为专长也”。本方配伍严谨,疗效卓著。本人将该方用于治疗胃脘痛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应用该方治疗胃脘痛应掌握以下几个辨证要点:①疼痛性质:为隐痛、钝痛、胀痛,得按则舒,得温痛减。②疼痛部位:以上、中脘为主,个别亦有放散至背部者。③疼痛时间:有定时性疼痛,大多在食后2~3小时痛作,得食痛减,亦有少数终日绵痛下休者。④脉舌及临床表现:脉沉迟或弦细,舌淡苔薄白,肢冷便溏,泛吐清水或酸水等。

    1990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4 ]
  • 四物汤加味治疗阴中剧痛一例

    孙果均;王晓勇;

    <正> 患者,刘某,女,30岁,1988年4月3日来诊。每次行经后阴中剧痛,甚则冒冷汗,不敢坐椅,且月经期喜冷饮。反复发作数年,多方医治无效。诊见:营养欠佳,颜面苍白,痛苦面容,因阴中剧痛而不能坐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遂针刺环跳、内庭、百会穴疼痛略减。投中药两剂,处方:当归、白芍、香附各15克川芎、良姜各10克熟地20克艾叶7.5克,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疾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

    1990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4 ]
  • 香苏散临证举隅

    王雨亭;

    <正>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组成。有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之效。笔者宗其义,临证随证加减,治疗多疾,均获佳效,现择验案3则,仅供参考。一、痛经于某,女,17岁,学生,1974年8月16日初诊。上次月经未净即被同学强拉下水游泳。本次经前3日自觉小腹坠痛引胁胀不适,头胀痛,烦躁,无食欲,舌苔薄白,脉浮弦。证属冲任为风寒所袭,平素又肝气郁滞,疏泄无权,风寒气滞凝于胞宫而成痛经。治宜疏散风寒、理气通经。方用香苏散加味:香附20克紫苏叶、陈皮、醋元胡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

    1990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0 ]
  • 浅谈人参药用史

    张福仁;

    <正> 我国传统中药人参,有人推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汉元帝时代(公元前33~48年)有史游的《急就章》一书就记载有“参”名,是为我国文献上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人参在我国医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根据《神农本草经》书中所记载的地名,证明这本书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的著作写成的。该书把人参列为上品。因根如人形而得名。别名“地精”、“神草”、“鬼盖”、“人衔”等。记载人参的功效为味甘微凉,无毒。主“补五

    1990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1 ]
  • 黄柏层析展开剂的选择

    谢庆海;李立萍;

    <正>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黄柏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小蘗碱为其主要的有效成份,药材黄柏的质量控制往往也以小蘖碱的含量作为指标。黄柏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及分离通常采用层析的方法,其中展开剂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一种理想的展开剂,它可以使黄柏中所含的各种成份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形成一个分离色谱,以达到能区别所含成份的异同多寡之

    1990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2 ]
  • 肝立效的保肝作用

    曲淑岩;赵学慧;陈颖莉;

    <正> 肝立效胶囊为参鹿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由丹参、白芍、茵陈、栀子、乌梅、胆草等中药组成。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我们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药物:肝立效粉末系由辉南县参鹿制药厂提供。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购自本院动物室。方法与结果一、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影响将30只小鼠等分3组,第2、3组分别按1.3g/kg及0.7g/kg灌胃肝立效,第1组给等体积水,连续3日,每日1次,于末次给药1小时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油溶液0.1ml/kg,禁食16小时断头取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结果对照

    1990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抗痨灵治疗颈淋巴腺结核的研究

    郭桂珍;许广里;陈杰;许丛玉;安西川;

    <正> 我们从1987年5月至1989年8月,对抗痨灵治疗颈淋巴腺结核,从临床和实验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6例,均系患颈淋巴腺结核久治不愈者。及对它药产生耐药性和过敏反应者。服用本药期间停用其它抗痨药物而连续治疗不超过3个月,现已停止治疗者。其中:男6例,女20例,年令10~25岁12例,26~30岁2例,31~45岁12例;病程在6个月~1年8例,1~2年6例,2~4年2例,4~6年4例,6年以上6例;病灶部位为单发4例,多发22例;颌骨下占80%,销骨上次之,腋下、腹股沟、耳后少见。数目最多的

    1990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4 ]
  • 骨炎灵的药理作用

    曲淑岩;陈颖莉;赵学慧;姜秀莲;潘光;

    <正> 骨炎灵系我院实验药厂生产的中成药[吉卫药准字(85)130089]主要由黄芪、菟丝子、白芷、公英、地丁等组成。本院外科临床应用骨炎灵治疗骨髓炎300例取得明显疗效。我们对其药理,毒理进行研究,报告如下。材料药物:骨炎灵由本院药厂供给。动物:小鼠体重18—22克、大鼠体重60—80克,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方法与结果一、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1990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9 ]
  •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概况

    迟仁智;黄勇;

    <正> 小柴胡汤系《伤寒论》方,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它适用于病邪在半表半里,胸胁胀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寒热往来,舌苔白等症。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地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炎,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小柴胡汤对慢性肝炎治疗的有关药理、临床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概要地介绍如下。

    1990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29 ]
  • 叶天士对王旭高学术思想的影响——王旭高学术思想浅析

    张坚石;

    <正>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1798~1862),早年随其舅父高绵庭习医,初为疡医,后治杂病,尤其以善治肝病闻名于后世医林。笔者认为,王旭高虽然受业于其舅父高绵庭,但其学术思想却深受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影响,现探讨如下:一、“肝气、肝风、肝火同源异名”之说原系叶氏首创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开篇即提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肝气、肝风、肝火皆为肝病,病皆起于足厥阴肝经,故曰“同

    1990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9 ]
  • 《伤寒明理论》串讲(十一)

    夏洪生;宫晓燕;刘宏岩;金东明;

    <正> 渴【原文】伤寒渴者,何以明之?渴者,里有热也。伤寒之邪,自表传至里,则必有名证,随其邪浅深而见焉。虽曰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其传经者,又有形证焉。太阳主气,而先受邪,当一二日发,头项痛而腰背强是矣。太阳传阳明,则二日发,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也。阳明传少阳,则三四日发,胸胁痛而耳聋,此三阳皆受病,为邪在表,而犹未作热,故不言渴。至四五日,少阳传太阴经,邪气渐入里,寒邪渐成热,当是时也,津液耗少,故腹满而嗌干。至五六日,太阴传少阴,是里热又渐深也。当此之时,则津液为热所搏,渐耗而干,故口燥舌干而渴。及至六七日,

    1990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2 ]
  • “七损八益”之争议

    李国卿;曹洪欣;

    <正> “七损八益”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经文云:“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说明正确理解“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关键。而古今医家对“七损八益”一词的注释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指男女生殖机能成熟而言。即七损乃女子月经贵于时下;八益为男子精气贵乎充满。如王冰说:“《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阳八宜益,交会而泄精。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吴崑亦云:“七

    1990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伤寒论》“阴”、“阳”脉辨析

    张喜奎;王旭丽;吴永全;

    <正>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阴”、“阳”脉一直存有争议,笔者学习之后,偶得管见,兹陈于下。一、注家的看法《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对于阴阳脉,历代医家各持己见:一种认对阳为浮取,阴为重按,如程郊倩等;另一种认为阳为关前即寸,阴为关后即尺,如方有执等。五版教材赞同程氏之说。

    1990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3 ]
  • 《温热论》营分证辨治浅析

    郭治安;

    <正> 营分阶段是温病病势进退的关键阶段,《温热论》(以下简称《论》)中非常重视营分证的辨证施治。笔者就此谈谈学习体会:1.清营凉血是营分证的治疗大法营行脉中,乃血之浅层。热邪入营,营热炽盛必然熏灼营阴,耗伤血中津液。正如《论》中所说:“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故此表现出邪入阴分之身热夜甚;营热扰心之“心神不安,夜甚无寐”,热窜血络之斑点隐隐;热蒸营阴之口干反不欲饮以及营热熬煎、血液浓缩之“舌色必绛”,脉象细数等证。可见营热盛、营血伤是营分证的主要病机,治疗时以清除营热为要,叶氏以清营凉

    1990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浅识

    朱敬琇;

    <正> 血气一名营气,出于中焦,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体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诚如《灵枢·本脏篇》曰:“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大凡目之视,指之摄,掌之握,足之步,耳之听,唇舌之辨味等,皆血气之功用也。是故血气调达周流,则人体和平康泰;反之,血气不疏,则诸症丛生。基于上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于病机十九条后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然后世注家每着眼于“疏”字,又以唐·王冰“疏其壅塞,令上下无碍”(《黄帝内经素

    1990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3 ]
  • “柴胡窃肝阴”质疑

    唐学游;

    <正> 对柴胡窃肝阴一说,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现教科书及近贤多倾向这一观点。查阅中药学教材,提及阴亏津少、肝阳上亢不宜使用。岳美中氏云:“不知柴胡为解郁疏肝专闰之材,若恝置不用,是治肝病药法中之一大损失。然在使用柴胡时,亦宜注意它的适应范围,无论外感或内伤病,若舌无苔或绛或干,或淡红嫩红,脉细数或沉数,均属肝阴不足,当然不宜滥投柴胡。只允许在舌苔白润,脉弦或濡,并有柴胡证,方可应用。”(《新医药资料》肝病用药法4∶7 1977)。笔者认为柴胡无窃阴的副作用,理由如下:

    1990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