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经》在辨证学上的贡献

    朱文锋;

    <正> 《内经》一书,在医学上有众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辨证”一词始见于《伤寒梨病论·序》,故后世一般都认为仲景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但是《内经》中含有的辨证学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没有《内经》的问世,就不可能有中医辨证学的存在。兹将《内经》在辨证学上的主要贡献简述于下:

    1986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9 ]
  • 《中医内科医师进修讲义》样稿选登——肾的生理病理(二)

    任继学;

    <正> 三、肾的病理肾为五脏六腑生理之本,气血之源,经络之根,脑髓盛衰之基,生命之关。故肾病则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皆摇。肾之所以发病有二:一是先天禀赋不足。其因是父之肾气强,母之肾气弱,或父之精亏,母之精壮,或年老体弱精气自减,或多育、妊娠失养。二是病生于后天。多由六淫七情、时行瘟疫之气及饮食所伤、劳逸失调所使、房劳太过、疾病失治误治以及滥用补剂等。

    1986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痧胀刍议

    魏承宗;黄阳生;

    <正> 痧胀又叫痧证,俗名发痧、闭痧等。清代郭右陶著《痧胀玉衡》颇有发明,《增广验方新编》中对痧胀的记载亦详。本病发病急骤,有危在顷刻之势,或隐伏潜留,病程缠绵难愈。但只要审记的确,治疗得法,收效最速。治痧之法,目前多在民间流传,业医者废此术久矣。为此,笔者将数十年治痧之体会录出,以待引玉之望。

    1986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2 ]
  • 自拟四子姜盐散热熨消散小儿肺炎罗音

    徐龙均;

    <正> 小儿肺炎在体温控制后,干湿罗音往往不易消失,笔者自拟四子姜盐散,行背部热熨,以促进炎症吸收,加速罗音的消散,收到满意效果。方药组成及方法:白芥子30克苏子30克吴茱萸30克制香附30克生姜30克食盐250克。共炒至烫手为度,以稍厚的布包扎,立即在患儿背部熨烫,来回更换部位以防烫伤,使皮肤潮红,出汗,每次以30分钟为度,日1次,一剂药可连续用6次。

    1986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9 ]
  • 秘真汤治疗阴水症97例报告

    王凤材;南征;

    <正> 笔者从1980年至1983年用自拟秘真汤治疗97例阴水症(慢性肾炎),初步取得满意疗效,特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7例中,男46例,女51例。年龄在20岁以下32例,21~40岁44例,41~60岁17例,61岁以上4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6岁;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均不正常者37例.

    1986年04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2 ]
  • “开鬼门”、“洁净府”二法治疗风水的体会

    楚廷学;付桂琴;

    <正> “开鬼门”、“洁净府”是《内经》中提出的治疗水肿病的基本大法。《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开鬼门,是指发汗法,洁净府,即利小便法。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此二法治疗风水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两则如下。例一:潘××,女,19岁,学生,1979年4月20日初诊。患者两天前感冒,随之头面眼胞浮肿,继之四肢及全身皆肿。身体酸

    1986年04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桃仁承气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6例

    刘国强;

    <正> 笔者应用桃仁承气汤治疗47例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肾盂肾炎,经观察分析,疗效尚属满意,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6例中,男15例,女31例。年龄5~67岁不等,其中20岁以下11例,20~30岁者31例,50岁以上者4例。病程:发病6个月以上者14例,1年以上者17例,2年以上者15例。其中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者27例。46例尿检均有脓球及白细胞。

    1986年0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4 ]
  • 清瘟合剂治疗肠伤寒108例临床观察

    程德礼;赵宏伟;林秀极;

    <正> 肠伤寒属祖国医学温病范畴,根据临床表现,大多按湿温病进行辨证论治。我们应用清瘟合剂治疗肠伤寒108例,现将临床观察与体会叙述如下。临床资料108例患者中,女性62例,男性46例;年龄在11~60岁之间,其中多数为青壮年(87例,占80.5%)。治疗时间最短13天,最长31天,平均为17.5天。本组病例均符合吉林省颁布的《伤寒病诊断标准》。

    1986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复方人参降糖素治疗糖尿病19例临床疗效报告

    徐晨;张孔潜;

    <正> 复方人参降糖素是吉林人参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的降血糖药,由人参、知母、五味子、干姜等六味中药组成。经动物实验、药理学、临床观察证实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我院内分泌科对19例糖尿病人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1979)。

    1986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6 ]
  • 儿童善太息证30例治疗探讨

    王烈;李宏伟;

    <正> 太息即叹气。临证认为,频频叹气为善太息。儿童患此候者,并非罕见。文献少有报道。笔者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配合耳针治疗此证3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仅1例,7~9岁15例,10~12岁13例,13岁以上1例。病因,缘于情绪变幻12例,外感毒邪3例,客忤惊恐8例,精神紧张3例,申斥责罚2例,原因不明2例。病程:

    1986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1 ]
  • 微波针灸治疗面瘫24例临床分析

    王铁林;纪青山;

    <正> 面瘫为临床较常见之病,笔者采用微波针灸治疗面瘫24例,取得颇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4例,均系门诊确诊而采用微波针灸治疗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在5~67岁之间。病程:发病3天者12例,4~30天者11例,30天以上者1例。辨证分型:风寒型19例,湿热型5例。

    1986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7 ]
  • 耳穴压迫法治疗泌尿系结石41例

    王炳恒;林志勇;

    <正> 我们用耳穴压迫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其中肾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18例,膀胱结石1例。治疗方法取耳穴之肾穴、膀胱穴、输尿管穴、尿道穴、三焦穴、外生殖器穴等,于穴位局部放置王不留行籽,每穴一粒,用胶布固定,

    1986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巨刺法治疗幻肢痛

    王盛波;张永新;宋宏;

    <正> 幻肢痛是指截肢后的病人,仍感觉被截肢体尚在,并伴有疼痛或沉重等异常感觉,可持续数日或数年。笔者根据《灵枢·官针篇》“巨剂者,左取右,右取左”的针刺原则,治疗幻肢痛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取穴:首辨病属何经,然后在对侧肢体相应经脉上取穴。上肢取天府、尺泽、列缺,天泉、内关、曲泽,极泉、少海、神门,肩髃、曲池、合谷,肩髎、外关,肩贞、小海、后溪;下肢取陵泉、三阴

    1986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误中诚有真法

    毕庆丰;蒋国栋;

    <正> 余治一呃逆证,虽展转为愈,然愚见误中之真法,尝获鉴之喜。褚××,男,64岁,1983年5月12日诊。呃逆两月余,呃声低微,神情呆滞,颜面晦涩,气短乏力,时渴不饮,溲短便秘,舌胖有齿痕,苔白厚,脉弦缓无力。诊为呃逆证(痰湿内阻、胃气虚弱)。治以和胃降逆,益气化痰。方用旋复代赭汤,3剂,水煎服。二诊:呃逆稍止,症情似佳,守原方4剂。三诊:呃逆复故,大便泄泻不收,若有脾虚外泄之

    1986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点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赵荫生;

    <正> 我们自1976年以来采用点按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天鼎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本穴位于颈侧部扶突穴下一寸许、胸锁乳突肌后缘。手法:术者以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对准天鼎穴(单侧或双侧)点按1~3分钟,每日一次。

    1986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临证治验一得

    王铭;

    <正> 笔者治愈一例左腹热右腹冷之腹痛证,颇有心得,试述如下:奚××,女,42岁,职员,1980年1月就诊。腹痛伴有左腹热、右腹凉半年余,近4日加重。三年前曾患结核性腹膜炎,经多方求治疗效不显。现腹痛且扪之左侧发热,右侧发凉,并右头晕、倦怠,脘闷纳呆,口干不欲饮,易怒善叹息,晨起作泻,右腰部疼痛不移,下肢发凉有麻木感,经期错后,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沉涩。辨证:腹痛(寒湿血瘀)。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1986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阴吹治验一则

    庄严;

    <正> 崔××,女,49岁,工人,1977年4月初诊。前阴不时有气体排出,并有声响半年余。渐感乏力,气短,苦于难言未及时就诊,近一个月明显加重,阴中排气频繁、声响增大,并有倦怠,畏寒,心慌气短等。妇科检查未见异常,遂转治于中医。自述饮食正常,大便溏日2次已多年,(闭经两年)。患者身高形瘦,面色萎黄无华,精神不振,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缓无力。诊为:阴吹病(中气虚陷)。治以补中益气,升提下陷。方用补中

    1986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残余胆石症治验

    李国平;

    <正> 许××,男,35岁,1978年5月17日就诊。一年前因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曾于某医院施外科取石术。一年后再次发病,因拒绝手术而来我院中医科求治。症见右胁下及胃脘部剧烈疼痛,并放射至肩背,拒按,坐卧不安,口苦口干,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溲短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检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明显,可触及2×3平方厘米的

    1986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7 ]
  • 四妙勇安汤临证一得

    柯长学;

    <正> 四妙勇安汤出自清·鲍相墩所撰《验方新编》,方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四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主治脱疽等属于热毒炽盛之疾。笔者1978年以来,运用于某些术后及各种静脉穿刺而并发的脉管炎、久治难愈或四肢长期发凉而合并肢体远端浮肿者,共7例均获效验。现举验案三则,以就教于同道。

    1986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 阳和汤临证治验举隅

    查龙华;

    <正> 阳和汤是清·王维德撰《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笔者临证运用治疗因阴寒而致的多种疾病,多获效验。兹举验案四则,仅供参考。腰痛:汪××,女,32岁,干部,1964年5月10日初诊。腰痛三载,近半年加重,日轻夜重,腰痛如折,卧床难起,局部无红肿,化验、腰部摄片均无异常发现。经西药和中药治疗皆未效来我科就诊。诊见:面色(白光)白,短气懒言,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证属阳气衰,阴邪阻

    1986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异病同治的临床体会

    高宝贵;

    <正> 临床证情多变,要者于复杂中窥得主证之属性,祗要病机若一,自可异病同治。笔者临证中,以阳和汤治疗鹤膝风、脱疽这两种不同疾患,均获显效,足证其理。现择验案二则,以资说明。鹤膝风:刘××.男,35岁,农民。1979年12月10日初诊。双膝关节、肩及四肢的小关节冷痛五年。诊见:形体消瘦,右手、肘关节肿胀,不能伸直,两膝关节处疼痛,行走

    1986年04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相类药物功能异同辨(二)

    肖永林;

    <正> 白术、山药均能补脾益气,《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即两药合用。但白术甘苦温燥,补脾阳而燥湿,故脾虚有湿之痰饮、水肿多用,方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六君子汤等以白术为主药;山药甘平而濡润,善补脾胃之阴,益肺滋肾,具收涩之功,治消渴、遗精、遗尿,虚劳、带下等病,方如六味地黄丸、缩泉丸、薯蓣丸、完带汤等皆用之。

    1986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7 ]
  • 泌尿系结石性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关系浅析

    曹铁梅;孙柏令;王孜优;张海发;韩宏妮;

    <正> 近年来,我院以中药排石为主,排出泌尿系结石15例,结石外观性状与中医辨证分型有较密切的关系,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1~55岁,病程3天~4年。16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均摄 X 线片证实泌尿系结石存在。

    1986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3 ]
  • 半夏泻心汤临证治验

    张居运;

    <正> 半夏泻心汤,寒温并用,辛苦并进,有开结除痞,涤痰饮,清邪养正,畅气机,调和寒热之功。先师刘名声先生对此方临床运用颇有阐发,匠心独运。现将临床验证选录三则如下:妊娠恶阻:张××,女,25岁,已婚。1966年3月22日初诊。停经两月余,呕吐20多日,滴水难进11日,伴头晕,心下满闷,每日呕吐达20余次,疲惫不堪,舌尖微红、苔白腻,脉弦细无力。刘师诊后谓“证属脾胃不和,寒热错杂,停痰留饮所致。当寒温并用,苦降辛开,方用半夏泻心汤”。处方:半夏

    1986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5 ]
  • 疗风心汤治疗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邓朝纲;

    <正> 笔者自拟疗风心汤,治疗慢性风湿性心脏病28例,结果痊愈14例,好转13例,不明原因1例。药物组成:炙甘草,桂枝、炒枣仁、茯神、远志、芡实、白术、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薏仁、山药。血瘀者加丹参、桃仁;四肢不温加盐附子;心悸重者加朱砂。

    1986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8 ]
  • 芍药甘草汤治疗妊娠腹痛

    李东燮;

    <正> 金××,女,29岁,教员。妊7月,1984年11月4日小腹绵绵作痛,诊为妊娠腹痛,治疗无效,转中医科。诊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轻,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滑。证属血虚腹痛,治宜养血行气,止痛。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20克甘草、熟地,当归、香附、木香各10克,水煎服。4剂后病愈。5月随访,停药后腹痛未复发,顺产一男婴。

    1986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关格治验一则

    张明亚;

    <正> 患者:刘××,男,36岁。1985年3月10日初诊。患慢性肾炎三年余,住院诊治,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服用西药病情暂缓后出院。近日因劳累遇凉,症情复发加重,求中医诊治。诊见:头痛眩晕,两目昏花,神志模糊,面色(白光)白,恶寒倦怠,恶心呕吐,口臭粘腻,腰酸乏力,便秘尿少,全身浮肿,下肢为甚,按有凹陷,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化验:血色素8.6克%,尿素氮136.5毫克%,尿比重1.008,尿蛋白;同位数检查;双肾功能严重受损型肾图;血压210/120毫

    1986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 黄连汤治疗五更泻

    宫殿升;

    <正> 患者:王××,女,30岁,教师。病志号:1332。1984年11月8日初诊,患者每晨泄泻已数年,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服用复方新诺明等均罔效。诊见:面色苍黄,精神不振,每晨4~5点钟即肠鸣漉漉、泄溏样便、日2~3次,舌质淡红、无苔,脉象寸滑有力、关尺脉沉迟。证属上热下寒,肾寒凝滞所致。治宜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止泻。方用黄连汤:黄连,人参各12克干姜、桂枝、半夏、炙甘草各9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

    1986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8 ]
  • 丹栀逍遥散治愈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黄国贤;

    <正>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急性虹膜腱状体炎疗效颇著,举验案如下:朱××,女,40岁,农民。1984年2月1日初诊。与其夫吵嘴后,旋觉双眼灼热疼痛,视力下降;三日前限痛不敢睁,治疗无效,转我科治疗。诊见:头痛,双限疼痛难忍、热泪如烫,双手捂眼遮光,伴胸胁胀痛,手足酸痛,口苦纳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眼科检查:视力双眼眼前1尺仅见手动;双眼睫状区压痛明显,双眼脸红肿,球结膜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8 ]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入血室

    江崇我;

    <正> 小柴胡汤能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薛立斋有:“用小柴胡加生地黄治之;血虚用四物加柴胡……。”笔者本其意,临床中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入血室30余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择验案二则,以就教于同道。案1:谭××,女,26岁,家务。孕八月早产,产后4日周身疼痛,凛然畏寒,身热,恶露猝少而小腹满痛,经治无效。热势反炽,体温41℃、午前轻、午后重、夜间尤甚,心烦易怒,神昏谵语,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2 ]
  • 汗斑的临床治验

    姚吉武;

    <正> 汗斑多由风湿之邪侵入毛孔,气血凝滞,毛孔闭塞所致,好发项、胸,背,两臂之外侧,游走不定。笔者采用内、外同治法,治疗6例均痊愈。举验案如下:史××,男,24岁,1985年7月18日初诊。1982年3月腹部两胁铜钱大两块突然变红微痒,半月后蔓延胸背及上肢,局部色紫,治疗无效。治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内服胡麻丸(胡麻20克 苦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芍药的化学与药理

    张树臣;

    <正>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药用其根。习惯分赤、白芍两种。白芍药系植物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产于浙江、安徽、四川,多为栽培品。根部挖出后,去头尾及支根,洗净,刮去外皮,煮透,修整后晒干;或用硫黄熏之使白。赤芍药系植物 Pa-eonia lactiflora Pall.(芍药);P.veitc-hii Lynch.(川赤芍);P.obovata Maxim.

    1986年04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4 ]
  • 中华麦饭石药理作用初探

    刘振亚;刘权;马金凯;张成武;

    <正> 中华麦饭石(China Maifanite,CMF)是一种古老神奇的矿物药。本实验室对 CMF 的成份分析发现 CMF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稀土元素,其溶解量比一般矿物药为高。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和必需的微量元素达12种。动物实验表明 CMF 具有促进幼鼠生长发育,刺激小鼠肝脏 RNA 及 DNA生物合成,增强实验动物的耐氧和抗疲劳能力等显著生物学活性。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986年04期 28-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8 ]
  • 中医时间治疗学研究概况

    孙松辉;

    <正> 近年来,新崛起的一门临床科学——时间治疗学,与中医理论体系中“人与自然的统一”有许多共同点。时间治疗学是以时间生物学为基础的,认为生物界的一些活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时间密切关联。研究祖国医学中时间治疗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现就所见资料,综述如下:

    1986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5 ]
  • 运气学说概论(二)

    张灿玾;

    <正> 四、运气学说主要的和基本的概念运气学说的内容包括多方面,下面就其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概念,概括加以论述。(一)子甲相合:就是天干和地支的配合运用,天干起首于甲,地支起首干子,故曰“子甲相合”,也可以称“天支相结合”。这是运气学中一种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986年04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伤寒论》讲座(十五)

    夏洪生;

    <正> 在前面一讲里,通过对七条原文的分析,阐述了热扰胸膈证的病因、主证兼证、病理和治疗方法。对热扰胸膈证的归类,注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本证为表邪内陷、热郁胸膈的太阳病变证,故应划归太阳篇;有的则认为热已入里,尚未形成燥结,栀子豉汤为“阳明起手三法”之一,故应列入阳明篇。我们同意后者,故作为阳明病的前趋证。

    1986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金匮要略》讲座(十六)

    袁世华;

    <正> 3.皮水表实证原文: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本条承前条文义,进一步说明皮水的治法。如表实兼里热,出现前述证候,则用越婢加术汤发汗散水清热。如皮水表实无热者,则用甘草麻黄汤,使水湿从表而出。证候:身肿,无汗,口不渴,脉浮紧.病理:水湿在表,肺气不宣。治法:发汗解表,宣肺行水。方药:甘草麻黄汤。方中麻黄辛温发表宣肺,使表气开,汗得泄,小便自能通利。甘草缓调麻黄之峻猛。

    1986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论中医病名诊断的重要意义

    程丑夫;

    <正> 在中医病名诊断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注重证名,忽视病名,认为只要证名确定,即使不知道是什么病,也不影响论治,可以照样处方用药。因此,中医病名诊断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二是认为西医病名可以代替中医病名,在西医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辨证。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对中医病名诊断的意义缺乏认识,本文愿就此略陈一孔之见。

    1986年04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6 ]
  • 简述赵献可对命门学说的贡献

    刘志英;许永周;

    <正> 明代医家赵献可,主肾间命门说,其著述《医贯》中指出:“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内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又指出:“盖火为阳气之根,水为阴气之根,而水火之总根,两肾间动气是也。”肾中动气,非有非无”,俱属无形,但它很重要,是”气血之根,生死之关,十二经

    1986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
  • 辨证论治浅谈

    南征;

    <正> 辨证,是用中医的诊断手段,即望、闻、问、切等,对病人进行调查研究,采集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营卫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疾病属何证的整个过程。证,是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性、临床症状和诊断的概括,包括脉证舌色。是对疾病的一定阶段

    1986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证候”小释

    洛雨;

    <正> 证候一词,不见于《内经》。《内经》将证与候分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此“证”字,系指证状而言。《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此“候”的概念乃是指自然界的节气而言。证候连用,始见于晋代。《晋书·天文志》引葛洪:“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此证候的含义系指天文中的征象、

    1986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三级类目表(修订稿)

    1985年12月25日在京召开了《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专家编审会议,就本方案进行了认真评议,根据与会同志意见,又进行了修订,现予刊发。

    1986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颐和春”的基础药理实验及临床观察

    倪佳奎;

    <正> “颐和春”是长春中医学院和吉林省延边敖东制药厂联合研制的中成药新产品,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诸症。一九八四年七月,通过了吉林省卫生厅和高教局组织的科学鉴定。被评为吉林省一九八四年优质产品。一九八五年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

    1986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