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对某些遗传疾病的认识

    郑家铿;

    <正> 禀赋是指人体承受先天给予的天生资质。它造就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固有的生理特征,以及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抵抗力或易感性。禀赋为先天因素所决定,即由男女交媾,父精母血结合之后,胎儿诞生之前,施加给胎元的因素。它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父母的遗传特性。胚胎是由父精母血结合发育而成,所谓“精成其骨”,“血成

    1985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2 ]
  • “伏邪”刍议

    郭治安;

    <正> “伏邪”在《伤寒论》中称为“伏气”,在《温疫论》中称为“伏邪”。《内经》中早已提到了“故邪”一名,如《灵枢·贼风篇》日:“……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从病邪潜伏与隐藏的意义来讲,可以说“故邪”就是“伏邪”。故邪者旧邪也,“伏邪”以病机而言,“故邪”指时间许久而言,其意思基本一样。

    1985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6 ]
  • 延边朝鲜族民族医药源流考

    张文宣;

    <正> 延边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属于智人阶段的古人类活动,先后有肃慎、挹搂、勿吉、靺鞨、女真等民族的兴起,十七世纪初叶,清王朝把延边划入封禁地区,使之变成了荒芜无人的旷野。延边的开发始于十九世纪中叶。1869年以来,朝鲜北部连年遭灾,大批灾民为谋生而冒禁越江进入延边,后因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使朝鲜族在延边定居得到认可,并使之逐渐繁衍发展起来,至1983年末,朝鲜族人口已达75万多人。

    1985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
  • 浅谈“脏腑相关学说”

    陆万志;

    <正> 脏腑相关学说是古人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变化的长期观察以及临床实践来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指心(包括心包络)、肺、脾、肝、肾;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就其功能各有不同的特点,脏者,含有“藏”的意思,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神。腑者,含有“腑库”的意思,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正如《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

    1985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6 ]
  • 阎洪臣教授教学与学术经验简介

    许永贵;

    <正> 阎洪臣教授系黑龙江省尚志县人,生于一九三六年,先后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三十余年。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常务理事,长春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吉林中医药》杂志、《长春中医学院学报》主编,《中级医刊》编委等职。阎教授忠诚于党的中医教育事业,并笃志于中医事业之振兴,在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曾先后编著出版了《内难经选释》

    1985年05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8 ]
  • 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验选

    陆文彬;

    <正> 在祖国医学的治疗学中,活血化瘀法是一份宝贵遗产,所载方药甚多,治疗范围亦广,并常有特殊疗效,近代医界同志研究极多。笔者不揣浅陋,就临床运用之点滴经验,选介如下,以求贤达教正。醋黄散加味治溃疡出血李××,男,36岁。1974年10月11日诊。脘部隐痛,纳谷式微,迄已数年,曾经某医院钡餐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因症

    1985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6 ]
  • 辨证治热验案五则

    南征;

    <正> 发热证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治热很有特色,疗效甚佳。笔者十几年积累验例数十则,现择五例,分述如下。一、风热发热,宜辛凉解热例1:任××,男,32岁,工人,住院号28254,1981年6月1日初诊。因外感发烧已3日,现发热恶寒,体温达39℃,头痛汗出,鼻塞涕浊,咽喉红肿疼痛,口干而渴,声音嘶哑,时而咳吐黄痰,质粘稠,颜面潮红,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有力,急诊入院。查:白细胞计数13,800,

    1985年05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1 ]
  • 误补及救误病案举隅

    刘浩江;

    <正> 运用攻法治病,医者常慎之又慎,运用补法治病,医者常漫不经心。须知实证误用补法可贻误病机,故中医有“实实之戒”现将笔者临床所见误补及救误的案例举隅如下。一、早期肝硬化 (肝功能代偿期) 邓××,男,45岁,农民,门诊号796895,1979年2月4日来诊。患慢性肝炎5年,近半年病情加剧,肝功能异常(以球蛋白与白蛋白关系倒置及麝浊增高为主),西医诊为早期肝硬化,用

    1985年05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自拟郁香冠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李明全;

    <正> 笔者甩自拟郁香冠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13例中,男6例,女7例,均40岁以上,病程1年以内9例,1年以上4例,属隐性冠心病者2例,心绞痛者11例。中医辨证:有痰热者7例,兼阳亢者4例,兼气滞者5例,兼瘀血者5例。治疗方法

    1985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4 ]
  • 桂技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初步观察

    邵桂珍;王延周;

    <正> 桂枝加葛根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中风,风邪袭于肌表,入于太阳经输,症见“项背强几儿”的名方。1979年以来,笔者用此方治颈椎病,对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疗效,部分患者颈椎片示局部病变出现好转。现将资料完整的48例,小结于下: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0~55岁,其中30~40岁9例,40~50岁24例,50~55岁15例;病程1~5年,1年以内者28例,1年以上者20例;本组病例诊断,除临床症状外,均以颈椎摄片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985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0 ]
  • 血府逐瘀汤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探讨

    邓玉玲;

    <正> 三叉神经痛系神经系统中常见病,目前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根据祖国医学“不通则痛”、“痛者气血不通”的理论,自1975年以来运用血府逐汤加减治疗本病,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完整资料的43例整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3例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34~40岁8例,41~55岁21例,56~65岁11例,65岁以上3例;病程最长4年,最短1个月,以3个月至2年者居多;首次发病者27例,反复2次以上者16

    1985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9 ]
  • 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观察

    贾福德;王光明;

    <正> 本人从1950年以来,治疗婚久不育之症例千余,治愈频多。由于十年动乱,资料散失。现仅将近lO年来的资料加以整理,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计665例,均为结婚多年而不孕,经检查而明确诊断为男性不育症患者。年龄在25~45岁之间,以25~35岁为多。病程3~20年,其中3~5年116例,5~10年248例,lO~15年196例,15~20年74例,20年以上31例。治疗方法

    1985年05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 上下配穴治疗类中风后偏瘫65例

    李陟;

    <正> 类中风证,今统称“中风”或“脑卒中”,临床多以半身不遂为共有症状,或兼口眼斜、语言不利、便尿失禁、肢节拘挛或疼痛麻木等症。笔者采用上下配穴法治疗类中风后偏瘫65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中风后遗偏瘫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6.4岁,其中50岁以上者52人,占80%。根据西医诊断:脑出血8人,占12%;脑血栓形成55人,占84.6%;脑栓塞1人,占1.5%;脑动脉炎1人,占1.5%。

    1985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0 ]
  • 舒肝和胃散与甲氰咪呱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对照观察

    田成福;

    <正> 我们自1983年1月至1984年12月采用北京中医院“舒肝和胃散”方及甲氰咪呱治疗消化性溃疡病20例,疗程为30天,临床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0例患者均经内窥镜及胃肠钡餐透视确定为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溃疡,均为男性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28岁。随机分为两组:舒肝和胃散组和甲氰咪呱组(下简称舒肝组、甲氰组),每组10例。

    1985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脏躁治验

    杨振源;

    <正> 任××,女,42岁,农民,八四年三月五日初诊。患多眠性神经衰弱症已十余年,近因生气而发病,起始神志恍惚,胡言乱语,渐至嗜睡不醒,行走不能。诊时形体瘦弱,动作迟缓果滞,颜面篓黄无泽,两目无神,问其所苦,答非所问,脉弦细无力,舌质淡白,苔薄自,诊为脏躁,此乃郁怒忧愁,损伤心脾,治宜甘润滋补,健脾醒神,处方:白术20克人参10克当归15克生地30克炙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0克夜交藤25克生牡蛎30克甘草10克木香5克大枣4枚。服2剂,神清症减,再进2剂竟获痊愈。

    1985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 麻辛桂附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杨光华;

    <正> 笔者运用家传麻辛桂附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导如下。组成制附子30克(加足量水先煎3小时)干姜9克桂枝9克炙麻黄根6克细辛3克羌活6克淮牛膝9克苍术15克石楠藤12克伸筋草9克炙甘草6克。寒湿重者加制川乌10克;舌苔白厚腻者去炙甘草加薏苡仁24克;疼痛甚者加乳香6克、没药6克,或加元胡12克;腰痛者加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病久者酌加蜈蚣3条、全蝎3克,服上方后觉口干唇燥者去羌活加杭芍9克,大便干燥加淡大黄12克,头昏眩晕者加黄芪24克党参18克。

    1985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请订阅《中国乡村医生》杂志

    <正> 《中国乡村医生》杂志是国家卫生部科教司委托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吉林省卫生厅科教处创办的医学月刊。旨在使乡村医生和初级卫生人员受到系统的医学教育。《中国乡村医生》杂志以系统教学为主,五年内按中专医士专业教学要求,先以基础教学为主,后则侧重临床教学。五年后则以系统的专题讲座为主。不断提高读者的理论水平。《中国乡村医生》杂志,设十余专栏,共开课近三十门,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自学。

    1985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腹大痛用补法治验

    安东柱;姜兴洙;

    <正> 腹痛一证,有缓有急,缓者多虚,急者多实。虚者宜补,实者宜泻。所谓“痛无补法”,确有失之偏颇之嫌。程钟龄说;“若属虚痛,必须补之”,先合我心。笔者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腹大痛一例,疗效颇著,录于此,以就教于同道。李××,女,63岁,1983年11月12日初诊。腹大痛已16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等症。上级医院诊为“胰腺炎”,经多方治疗无效。现面色(白光)白,形体赢瘦,腹痛难忍,呻吟不绝,

    1985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黄芪针剂穴位注射治疗HBsAg阳性的疗效观察

    孟践;

    <正> 黄芪针剂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174例,经对照观察,阴转率优于对照组(84例),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 174例均符合1978年杭州肝炎会议慢炎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7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6例;HBsAg以RPHA检测2次阳性并持续半年以上,经“保肝治疗”无效的住院病例,其中病程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73例,1~21年53例,2~3年48例。174例中男118例,女56例,年龄17~5l岁。

    1985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3 ]
  • 环枢椎关节脱位复位新法

    任宪田;

    <正> 环枢椎关节脱位在临床中并不罕见,笔者在临床过程中创试一种环枢关节脱位法,治疗数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复位手法患者坐在木凳上(高约20厘米左右),医生站在患者身后或头歪方向的侧后方,医生一肘关节(患者头歪同侧)弯曲,将前臂放在患者颌面部,手环抱枕部,另手拇指放在第二颈椎棘突后方或后侧方,先将患者头颈部向头歪同侧的斜上方徐徐牵

    1985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仙方活命饮的临床应用

    姚公树;

    <正> 仙方活命饮出自宋·陈自明撰《妇人良方》现临床习用薛立斋的校注本之方药,方由穿山甲、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归尾、甘草节、皂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等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效,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脉数有力等阳证而体实者。罗东逸谓:“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笔者临床用来治疗局部气血痰湿郁滞,或邪入脏腑,气血壅结郁而化热,肉腐成脓所引致诸病,疗效满意。今举验案数则,望同道教正。

    1985年05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4 ]
  • 胶艾汤新用举隅

    殷明贵;

    <正> 胶艾汤出自《金匮要略》,有补肝肾、固冲任,温经散寒,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主治妇女冲任虚损所致之崩漏下血,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或妊娠下血不止,腹中疼痛之证。笔者取其方义,在临床中用以治疗内科出血证,获满意疗效。现举验案两则,以就教于同道。上消化遵出血:陈××,男,42岁,农民。1974年8月3日来诊。该患5年来,经常嗳气吞酸,胃脘疼痛,痛时喜温喜按,头昏眼花耳鸣。1973年经钡透,确诊为胃溃疡,用解痉、抗酸等药治疗,注意调节

    1985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 治遗精非纯用补敛之剂

    肖永林;

    <正> 成年男子,偶有精遗且其后无疲惫虚乏感,此不为病。倘遗精频繁,甚或醒时心有所动,目有所见而精液自出,并有头昏、健忘、神疲、体倦、腰膝痠软等症者,则属病态。医见遗精者,有虚弱之象,况经有“精气夺则虚”,故每多用补。若地黄,苁蓉、山药、杞果、杜仲、龟胶、鹿胶、参茸诸品,信手拈来。补之不应,责之肾气虚惫,关门不固,更用收涩之品。若龙骨、牡蛎、山萸、五味、芡实、金樱子等,动辄取用。若仍不效,则束手无策。

    1985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自拟宁肺止血汤治愈肺结核咯血

    姚岳;

    <正> 肺结核咯血为呼吸道急症之一。笔者经临床摸索,拟出宁肺止血汤,用以治疗轻度咯血,疗效甚佳;对西药无效的肺结核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也有一定效果。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宁肺止血汤组成:生地12~30克玄参18~30克天麦冬各12~18克生侧柏叶18~30克白芨12~30克制附子1.5~4.5克白蔻仁1.5~3克参三七粉3~6克(冲)阿胶12~30克(烊冲),日一帖,分三次服。加减:低热盗汗加青蒿10~15克,炒黄芩3~6克,或醋调五倍子粉10克敷脐用胶布固定;剧咳加罂粟壳、百部、贝母;大便闭结加大黄、蒌仁;气虚去天冬,加党参12~30克或红参3~

    1985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4 ]
  • 龙胆泻肝汤治愈暴盲一例

    李文;

    <正> 朱××,男,35岁,农民,住院号1861。1984年2月9日,因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治疗。治疗中,18日突因暴怒,午后自觉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头痛目涩、视物模糊;19日双眼仅能辨

    1985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5 ]
  • 龙胆泻肝汤治疗偏头痛

    徐德新;

    <正> 偏头痛,古称偏头风,其痛多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痛止则如常人,多系肝经风火上扰所致。笔者临床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20余例,均获满意疗效。兹举验案简介如下: 齐××,男,69岁,住院号8918。1980年6月7日初诊:患阵发性左侧偏头痛已五年,近日加重,服止痛药无效而入院治疗。发作前无明显诱因,疼痛呈阵发性剧痛(左侧、如火灼样),持续时间短,发作后如常人,

    1985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4 ]
  • 温阳益气法治疗膀胱结石

    陶政燮;

    <正> 陶××,男,31岁,供销员。1981年9月18日初诊。罹淋病五年余,迭服石苇散、八正散等虽有疗效,迩而复发。经泌尿科检查确诊为膀胱结石,动员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转求中医诊治。诊见:面色(白光)白,气短神疲,形瘦畏寒肢冷,汗出絷絷,干呕欲吐,腰痠无力,小腹有阵发性剧烈绞痛,放射至会阴,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而弦。证属脾肾阳虚,大气下陷,膀胱气化无权。治以温阳益气,行气利水。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桂枝各15克柴胡、升麻、破故纸、菟丝子、泽泻、猪苓、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两剂

    1985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9 ]
  • 自拟珍珠散治疗溃疡病

    陈会甫;

    <正> 方药服法:珍珠母120克栀子100克制半夏80克白芍100克甘草60克,共研细过筛,灭菌,干燥,装瓶备用。每服6克,每日三次,饭前一小时服用,必要时晚间临睡前加服一次,或痛甚时加倍服之。十天为一疗程,一般二~六疗程即愈。验案举例:毛××,女,62岁。1982年2月

    1985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0 ]
  • 疗障汤治疗急性再障一例

    江崇我;

    <正> 吴××,女,29岁,已婚。1983年9月末,因发热,头晕乏力,心悸,皮下出现血斑而来诊。诊见:贫血貌,面色苍白虚肿,眼睑结膜苍白,口腔、牙龈,鼻时有出血,脱发,体温37.8℃,血压80/60毫米汞柱,心率92次/分,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懒言不欲食,畏寒肢冷,动则汗出,皮下有紫癜,小便黄赤,大便时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血象:血红

    1985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 长白山珍贵药用动植物介绍(六)

    刘德贵;

    <正>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tschanbaischanicaChou et Y.L.Chong的全草,又名冬绿。多年生常绿草本,高20~30厘米,地下茎葡萄状,细而长,有节。基部丛生叶,叶片圆或肾圆形,尖端钝圆,基部圆或椭圆形,全绿有细疏圆齿,侧脉羽状较明显,叶柄长。花较小,总状花序,萼片披针形,雄蕊多,雌蕊l,子房扁球形,花柱肉质,弯曲。蒴果扁球形,有棱,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1500~1800米的林下、林缘和草地。(图一)

    1985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中药炮制与合理用药

    沈海葆;

    <正>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及矿物等,一般都要经过加工炮制成饮片后始能入药。加工炮制,作为中药生产的工艺和手段,直接地影响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许多疾病正是由于所用药物炮制不当或选取炮制品不相宜,而造成药材的浪费和治疗上的失败。因此,中医中药如何密切配合,重视中药饮片质量及合理用药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仅就这方面的一些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1985年05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8 ]
  • 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近况

    叶正明;

    <正>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以局部瘙痒、皮肤增厚、皮纹加深和多角形丘疹为特征。祖国医学对之有较形象、准确的描述,如《外科正宗》谓:“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本病顽固难愈,且治愈后极易复发。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很理想的办法。笔者现将近几年来,各地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综述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985年05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7 ]
  • 《内经词语辞典》样稿选登(六)

    高光震;

    <正>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此句乃是“养神则精,养筋则柔”的变句。阳气入内则养五脏之神,神爽则精足;阳气行外则养肢体之筋,气和则筋柔。王冰说:“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动静失宜,则生诸疾”。杨上善亦日:“卫之精气,昼行六府,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

    1985年05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0 ]
  • 《伤寒论》讲座(十)

    夏洪生;

    <正> (八)结胸证 1.辨结胸、藏结与痞证原文:问日: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日: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日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日: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日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132) 本条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阐明结胸与藏结的主要脉证。所谓结胸,是以发病部位而命名的证候,而藏结是以病情深重的程度来命名的。结胸证,一般来说是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有形之痰饮搏结于胸、胁、腹部所致。本病一个重要发病条件,是内具痰饮,否则就不能形成结胸证。

    1985年05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1 ]
  • 《金匮要略》讲座(十一)

    袁世华;

    <正> 二、寒疝 (一)概说 1.释名:《说文》云:“疝,腹中痛也”。本病系寒气攻冲所痛,故名寒疝。有谓:本病疼痛发作时,腹部有块状物隆起如山,故名寒疝。中医文献中之疝,所指有所不同。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指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而成者。因伴有气痛,亦名疝气、小肠气。《金匮》所论阴狐疝指此而言。一指外生殖器发生肿大、积水等病变,如(疒贵)疝、癫疝便是。一指腹部剧烈疼痛,如本篇所论寒疝以及《内经》中之冲疝便是。

    1985年05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9 ]
  • 浅谈煮散剂

    王军;

    <正> 中药煮散剂是指以水或酒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煮去渣得液的汤剂剂型。煮散剂始见于《治百病方》中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处方。《金匮》半夏千姜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也是煮散剂。以“煮散”命名的方剂首载于《千金方》,如丹参牛膝煮散。宋代煮散剂盛行,至今常用的煮散剂如藿香正气散、人参败毒散、七味自术散、导赤散、牡蛎散等。清以后,煮散剂日趋减少,《成方切用》少有煮散之剂,将泻白散、凉膈散也改成了汤剂。近世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更无一首煮散剂。今天临床上亦少见使用,现行《方剂学》教材把煮散剂改成汤剂,许多方书将煮散剂作为散剂来阐述,这种更改和归类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1985年0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经》言片语挽沉疴

    严玉林;

    <正> 余于1977年5月,曾治一胃扭转患者。该患男,赵姓,四旬余。自称:“二月前因食牛肉致腹部剧痛,并向背部放散,呕吐。经钡透拍片诊为‘胃扭转’。当地医院建议手术,时因疼痛略有好转,施保守疗法观察,先后用针刺、理疗、中药治疗四十余日,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此求治。”余查体,见其体丰,面微黄,脉沉紧滑,舌质红,苔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上腹部压痛(+)。钡透拍片所见:心肺、食道正常,胃呈虾状,大弯侧在上,小弯侧在下,球向下,排空过速。临床诊断:慢性胃扭转。

    1985年05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略论“金水相生”

    郝文轩;

    <正> “金水相生”者,犹言肺肾互相滋养,相须以为用也。五行中复有五行,每行中各具一太极,其间既可互克,亦可互生。《医贯》云:“世人皆日金生水,而余独日水生金”。陈修园评云:“语虽离奇,却具至理”。金水相生之义,所关医学甚巨,以之论肺肾两脏,在生理则有相生之义,在病机则有相传之能,于治疗则有同济共须之妙。何以见生理之相生?

    1985年05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6 ]
  • 亢害承制论辨识

    徐自华;

    <正> “亢害承制论”最早出自《内经·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说明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克有制,有克制才能生化,若无克制,势必亢而为害,生化败乱,大病生矣。后世医家对此颇多发挥。唐·王冰注日:“亢者过急也,物恶其极。”王氏认为“亢则害承乃制”是说明自然界六气过亢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火气过亢则大旱,水气过亢则大涝,引起自然灾

    1985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张锡纯降逆止血法初探

    张介眉;

    <正> 一、对血证吐衄病因病机的认识张氏认为:“吐血之证,多由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云;“阳明厥逆,胃腑气血必有膨胀之弊,此血管所以易破也,降其逆气,血管破者自闭。”指出阳明厥逆,导致胃中气血膨胀,进而血管破裂(络伤血溢)这一演变过程是吐衄发生的主要病理。因此,治疗“毋见血而止血”,须根据“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原则,予降逆下气。气为血之主,气降则血管破者自闭,血亦随之而安,不行涩止,出血自宁。

    1985年05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