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从三维宏观态势医学角度探析传统中医学

    梁启军;

    人体生命的维度是,而且仅仅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传统中医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宏观角度描述人体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态势和正邪斗争的病理生理态势,客观地表述了人体固有的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故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中药学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界定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功能被概括为纠正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方面的某种病理偏态,中药的功能也是态势描述法。西医是线性微观形态医学,其内容也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现代中医可以吸收西医和其它科学的微观成果,超越发展宏微观并重的现代三维态势医学。

    2008年06期 3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00 ]
  • 从历代对中风病认识的演变看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陈国成;

    对历代医家在中风病理方面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包括中医有关脑的理论记载和后世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见解进行分析。随着时代不同,中医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和治疗也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加深对中风一病了解的同时,也从这一角度去探讨中医学发展的某些规律,为日后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2008年06期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93 ]
  • 中医痛证病机理论刍议

    张莲;王中男;

    将各种原因所致痛证从虚、实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脏腑、经络立论,对中医痛证的发生机理进行阐发,指出由于外感之邪阻滞经脉、气滞血瘀经脉、痰浊阻滞经脉、经脉自身挛急等因素引发经络之气的不通;外邪、气滞、痰浊、瘀血、燥屎、虫结等阻于腑道,导致的脏腑之气阻滞不通,均为引起实性痛证发生的机制;气血不足、阴精亏虚、阳气虚损等因素引发的经脉、脏腑之气失荣为引起虚性痛证发生的机理。指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者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在辨证治疗过程中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2008年06期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329 ]
  • 试论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

    覃骊兰;

    对中药配伍理论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讨,分析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发现中医阴阳学说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与精神。

    2008年06期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4 ]

经验传承

  • 谢建群教授应用膏方辨治脾胃病临床经验

    张涛;谢建群;

    谢建群教授运用膏方治疗脾胃病,其临床辨证具有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治病与防病并举的特点。用药强调调治脾胃是关键,脾肾双补是根本;调节脾胃气机之剂应贯穿始终;遣方用药,善用药对;辨证施补,不求峻补。

    2008年06期 40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6 ]

思路与方法

  • 消渴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谭曦然;傅延龄;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渴病宜从三消立论,认为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目前关于消渴病的研究有很多新论,突破了三消分治,提出消渴病当注重从肝论治的观点,回顾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源流,分析了消渴病从肝论治的生理病理基础,并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

    2008年06期 403-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32 ]
  • 读《内经》谈不孕症的诊疗思路

    赵月星;李维新;

    从《内经》中有关孕育方面的论述出发,对不孕症做一初步探讨,《内经》中指出孕育的基础是父精母血,阴阳两性结合而成,父母的精血交结相合构成胎孕是有一定条件的。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在于外部环境影响和体内环境的失调。提出治疗女性不孕症应该从生殖之精生成障碍和两精不能相搏两方面辨证论治。

    2008年06期 405-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38 ]

临证经验

  • 中医辨证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

    钟琴;马武开;刘正奇;刘汉顺;

    2008年06期 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5 ]
  • 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经验

    王艳华;朴志贤;

    肾性贫血可归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正虚邪实为其基本特点。一方面肾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湿热、浊毒、瘀血等病理产物滞留,戕伤气血而致贫血。另一方面肾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减退,特别是脾肾功能减退而致气血两虚,治疗的根本大法是补肾培元,肾精充足自能生经血;再者,由于肾病日久,常有水湿、浊毒、瘀血等邪实的存在,因此,当遵《内经》"去菀陈"以生新之旨。时刻顾及脾胃运化功能,畅通三焦气化之壅滞,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2008年06期 408-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7 ]
  • 骨性关节炎的病机特点

    于乃博;

    2008年06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06 ]

临床研究

  • 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王世荣;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FD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优于多潘立酮。

    2008年06期 4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84 ]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影响

    黄淳康;黄爱梅;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转铁蛋白(TRF)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尿TRF和NAG。结果:治疗组TRF和NAG值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损害。

    2008年06期 412-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51 ]
  • 益肾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临床研究

    陈国姿;田锦鹰;马祖等;

    目的:探讨益肾补气养阴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66例,入选后血液透析前化验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人体指数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周径(MAC)。在维持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肾补气养阴之肾衰方3个月。治疗后血液透析前复查患者上述营养指标,计算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结果:治疗后ALB、Hb均上升,与治疗前相比P<0.01;患者治疗后TSF、MAC也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P<0.05。结论:肾衰方通过健脾补肾、益气养阴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2008年06期 414-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5 ]

临床报道

针灸与推拿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崔培秀;

    石学敏院士针对中风病"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基本病机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选穴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双向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血流状态,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对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脑组织和血清LPO减少,保护脑组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适时地改善脑灌注,减轻脑组织损伤,升高PGI2/TXA2比值,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促进脑组织的康复。中风病患者无论出血性还是梗塞,尽早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稳定期及后遗症期患者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延长针刺时间,可减轻后遗症,提高远期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2008年06期 43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78 ]
  • 针灸推拿治疗失眠47例

    李铁成;刘茂祥;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针刺百会、四神聪、风池、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三里、安眠穴等穴位,并配合推拿方法。结果:治疗47例,治愈29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49%。结论:针刺治疗失眠能协调阴阳,推拿刺激人体的固定部位,起到激发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

    2008年06期 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58 ]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胥海斌;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结果:痊愈22例,显效43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5.9%。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且缩短病程,若治疗及时则疗效更佳。

    2008年06期 435-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52 ]
  • 针灸疗法治疗痤疮50例临床观察

    陈旖;王霭平;罗钰莹;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痤疮患者运用穴位注射、毫针刺法、火针、艾灸法治疗。结果:本组50例,治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运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痤疮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为治疗痤疮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2008年06期 436-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68 ]
  •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85例

    华刚;管爱芬;张敏;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牵正散水煎服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第1组:太阳、阳白、承泣、颊车、地仓、合谷;第2组:攒竹、丝竹空、巨、下关、翳风、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结果:85例中,痊愈6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47%。结论:牵正散加减具有祛风散寒、化痰通络、镇痉止痛之功,配以针刺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示本疗法疗效可靠。

    2008年06期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6 ]
  •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张小兰;姜艳;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穴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药物盐酸654-2、地西泮、维生素B1、生理盐水。结果:观察21例,治愈1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穴位注射可把针刺与药物的药理性能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

    2008年06期 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14 ]

医案医话

方药园地

  • 中药治疗冠心病机理研究

    陈凤萍;

    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中药主要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冠脉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不同途径来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心肌细胞。中药虽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其作用缓慢,开展有关提高中药的短期疗效,研制适用于急危重病人抢救的中药将是今后中医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2008年06期 44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98 ]
  • 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赵义;王健;

    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进行分析。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原则对1989~2007年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随机对照试验125篇,17.6%的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随机的质量和可信度较差;盲法和分配隐匿极少被采用;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组间基线可比性、样本含量的估算、统计计算等方面。结论: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普遍不高,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06期 446-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4 ]
  •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杨桂菊;

    2008年06期 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6 ]

中药现代化

  • 肤净康洗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张军武;赵琦;

    目的:改进肤净康洗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05nm。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HPLC法用于肤净康洗剂的定量控制,分离效果理想,重现性良好。结论:本法可用于肤净康洗剂的质量控制。

    2008年06期 449-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1 ]
  • 肝毒净丸水溶性成份提取工艺的研究

    谷海玲;李宜平;张晋纲;

    目的:研究确定肝毒净丸水溶性成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藜芦醇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水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3个因素。结果:水煎最佳提取工艺为:水煎煮2次,每次加8倍量水,第1次煎煮1.5 h,第2次1 h。结论:确定了肝毒净丸水溶性成份的最佳提取工艺。

    2008年06期 450-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7 ]
  • 五味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王健明;

    目的:建立五味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颗粒剂中的陈皮苷(Hesperidin)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颗粒剂中陈皮苷(Hesperidin)的含量。对该颗粒剂的性状、溶化性、粒度、水分、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定进行检查。结果:建立了该制剂的定性、定量及限量检查方法。陈皮苷含量≥2.7794 mg/袋,其在5-40μg/mL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99.27%,RSD为1.46%。结论:实验具有定性、定量和限量检查的三重意义,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标准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该制剂的生产和质检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为该制剂的临床疗效提供保证。

    2008年06期 45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2 ]

实验研究

  • 牛膝醇提物对肾脏转移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刘彦灸;盖国忠;

    目的:探讨牛膝醇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转移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SHR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牛膝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依那普力组,每组8只。8周后,摘取肾脏,检测大鼠肾脏转移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川牛膝醇提物随着剂量的升高,可明显降低肾组织细胞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并且川牛膝醇提物高剂量组的作用与依那普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川牛膝醇提物具有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生成的作用,通过减少肾组织的纤维化,可能降低TGF-β1对肾小球细胞的刺激,减少肾素的释放,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2008年06期 45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342 ]
  • 通九解郁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吴贤波;马萍;

    目的:研究通九解郁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灌胃给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结果:通九解郁胶囊组血清IL-1β、IL-6含量增加,TNF-α无变化。结论:通九解郁胶囊可改善应激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

    2008年06期 45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3 ]
  • 补肾方及其拆方对D-氨基半乳糖氨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兴良;张丹丹;王灵台;赵钢;高月求;陈建杰;

    目的:探讨补肾方抗肝损伤的作用及配伍意义。方法:将补肾方拆为补肾药物组和非补肾药物组,采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补肾方全方和非补肾药物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论:清热和活血类药物是补肾方中抗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作用的主要药物。

    2008年06期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0 ]
  • 抗纤软坚冲剂精简方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

    施伯安;张俊富;邵凤珍;

    目的:观察抗纤软坚冲剂精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应用四氯化碳和小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抗纤软坚冲剂和抗纤软坚冲剂精简方防治复合性免疫损伤大鼠肝纤维化,通过病理细胞学,证明抗纤软坚冲剂及其精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抗纤软坚冲剂及精简方都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结论:抗纤软坚冲剂及其精简方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都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精简方同样是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2008年06期 459-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0 ]

医史文献

  • 《内经》刺络放血理论与应用

    陈庚;

    刺血络法,又称刺络放血法。《内经》对其理论论述详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有余的病证可用刺血络法治疗。调理原则是"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其治疗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旨在攻逐邪气,邪去则正安,临床多用于实证、热证。刺络部位多选用十二井穴、头部及病变局部穴位,浮现于体表的浮络,以及人体浅表的细小动脉,操作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豹纹刺、毛刺、大泻刺、缪刺。刺络出血量的多少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应依放血部位、体质强弱及病证特点等而定。

    2008年06期 46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58 ]
  • 腹痛病名考

    李永红;严季澜;

    腹痛,古代又有腹皮痛、腹冷痛、腹中干痛、腹中绞痛、腹满痛、腹中切痛、腹烦痛、腹内坚痛、环脐而痛、绕脐痛、当脐痛、少腹弦急、少腹里急、少腹急结等多个相关病名。各个时代的不同,病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弄清这些中医病名的内涵及沿革,须对其病名加以考辨。

    2008年06期 462-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2 ]

综述